搜索:  
两会争鸣:怎么看科研人员的价值观
2011-03-15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科研人员 价值观
    “现在没几个年轻人愿意老老实实地搞科研了。”一见到记者,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工业大学微电子技术与材料研究所所长刘玉岭就忍不住发起牢骚。他主持了一个3000万元科研经费的国家科技专项,本想让自己的几个研究生毕业后回实验室工作,谁知没有一个人愿意留下来。一问原因,学生的答案是:“搞科研就要做冷板凳,怕自己坐不住,也挣不了多少钱。”学生最后的去向不是考公务员,就是去事业单位或国企。

  “感觉在他们心目中,现在耐心搞科研没有前途。”刘玉岭认为,这肯定受整个科研大环境影响,原因在于当前我国科研人员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记者在两会采访期间发现,有过类似遭遇的不止刘玉岭一人。

  科研理想的现实困境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物系教授王志新从开始从事科研工作的第一天,就已经立志把此当做终生追求。“可现实状况是怎样的呢?看看现在我们每天都在忙啥就知道了:发论文、跑项目、报奖项、评职称……不忙这些?我想,但做不到。”说起当前科研人员的现实困境,王志新叹了一口气,“就说跑项目吧。我们科研人员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手头没什么科研资源,与项目立项、评审、拨款等相关资源和权力都掌握在管理部门。不跑,就可能面临没研究工作可做;跑了吧,审批手续多,写申请材料、课题验收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后留给专业研究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我现在每天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研究专业问题。不跑行吗?”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原总地质师茹克委员对此深有体会。在他看来,大多数科研人员热爱研究工作,也有一定的科学理想和追求。“现在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越来越少,但科技评奖是越来越多。评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现在太多太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扭曲了部分人的科研追求。”

  “现在大多数科技奖励都变味了。”他认为,调级别、涨工资、评先进等关乎科研人员切身利益都和科技奖励的等级、数量挂钩。导致部分科研人员急功近利,把跑项目、搞鉴定、报奖励当成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慢慢尝到甜头后,反而没有心思静下心来踏实地做研究工作,时间一长,无形中助长了科技工作者心浮气躁、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最后离真正的科研工作越来越远。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