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悉尼大学副校长:中国大学还需要足够的耐心
2011-11-1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约翰·赫恩表示,与欧美学生相比,亚太学生在语言沟通、文化传统方面的确具有一定的劣势,这也是他们常常禁锢在本国环境中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仅就悉尼大学而言,已经为阻止这种现象的产生作出了很多努力。例如,在学生尚未入学之前,就在入学须知中作专门提醒;在入学培训中,学校也会采取种种措施鼓励学生接触其他国家的同学;另外,学校还有200多个不同的俱乐部,学生可以在俱乐部中更直接地接触不同文化。但他强调,学校的这些努力仅都属于外部因素,学生自身融入当地文化的意愿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如果想在留学期间取得成功,就必须在心理上勇敢一点儿,要真的敢于‘跳下水’,而不是仅仅在岸边看着。我当然知道这很难,但他们必须这样做。”
 
中国大学不应没有自信
 
在不久前上海举行的大学校长论坛上,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等几位国内大学校长关于高等教育的发言给了约翰·赫恩很多启示。在采访中他坦言,中国大学对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与创新都作出了诸多贡献。而且,其对不同教育方式的理解也使国际高等教育理念变得更加全面。但他发现,在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中,很多中国的大学似乎在一味地扮演“学习者”的角色,其实这根本没有必要。
 
“在我看来,中国政府在教育投资方面,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甚至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做得最好的,而中国的前几所顶尖大学在国际上也处于前列,这些大学的校长和其他国外教育专家一样,具备了相当的全球视野,这些都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继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约翰·赫恩说。
 
他同时表示,只要看一下中国政府制定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就不难发现中国的高等教育其实面临很多的挑战。诸如怎样培养顶尖人才,怎样将国外优秀的师资力量引入中国等。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英美等国家的高等教育其实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只是各个国家面对的问题不一样而已。
 
“在很多问题上,其实中国政府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他们也在尽其所能做到最好。比如对课程设置的改进、对教育质量的强调或者千方百计吸引顶尖科研人员来到中国等,然而这些问题都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彻底解决的。” 约翰·赫恩说,至少在未来十年内,这些问题还都将是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所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
 
“无疑,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国政府还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中国的大学却不应该因此便觉得没有自信。”约翰·赫恩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便是:国外专家来到北京大学,已经可以得到非常优越的教学科研设备和研究环境。“当然,我知道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可以与北大相提并论,但这至少是一面旗帜,说明中国的大学是完全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在这方面,中国人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