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壳聚糖基水凝胶(上:中间打出的孔洞在2小时后自愈)与无自愈的明胶(下)对比实验
磁性壳聚糖基自愈性水凝胶挤过狭窄通道,证明了其自愈性与磁性的协同作用
在11月举办的“2012生命科学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危岩课题组的副教授陶磊的汇报吸引了参会医生们的目光:以壳聚糖(主要来源为虾壳、蟹壳等)为主要原料,通过简单材料合成,制备出具有自愈能力的水凝胶。
以高分子材料为研究方向的危岩课题组看似与生命科学领域并无直接关系。而这一自愈性水凝胶原料价廉易得、制备方法简单、生物相容性好,恰有望在靶向给药、可控释放等方面发挥作用。
为何研究自愈性水凝胶
“科学研究要以人为本”,报告PPT的最后有这么一行字。这亦是危岩课题组多年的科研理念和梦想——组建强有力的团队,采用便宜的原材料,运用简单的制备方法,合成出有实际应用前景的高分子材料。
为何选择自愈性水凝胶作为研究课题呢?这要从传统给药方式所面临的问题说起。
目前,进行传统静脉药物注射时,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后,需要经过心脏、肺、动脉等途径达到病灶,这一过程造成大量药物流失,给药效率较低。同时,高浓度注射药物时,药物的副作用不可忽视。此外,频繁给药也给病人增加了身体和经济上的负担。危岩对记者表示,课题组希望将自愈性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注射到病灶部位,注射过程中破碎的水凝胶迅速实现自修复,将药物“固定”在预期部位,再缓慢释放,达到治疗目的,期望解决传统静脉给药方法上的不足。
“现有文献报道的自愈性水凝胶在实际应用时存在一些瓶颈问题:选择多肽、蛋白、DNA片段等作为成胶元素,成本比较昂贵;有些胶不能在生理条件下实现自愈;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不太理想等。”陶磊介绍说。
课题组选择壳聚糖作为主要原料来制备自愈性水凝胶,是基于以下原因:壳聚糖的主要来源是虾壳、蟹壳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另外,壳聚糖能被生物体内的多种酶降解成天然的代谢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作为生物医用材料使用时具有较大优势。
- 北理工沈国震教授/李腊副教授、湖南工大许建雄教授 Adv. Mater.: 可植入式无线水凝胶超级电容器实现双向神经调控 2025-04-24
- 麦吉尔大学李剑宇课题组 Adv. Sci.: 利用超声空化的快速、无引发剂的高性能水凝胶制备方法 2025-04-24
- 新疆大学朱若斐课题组 AFMs:师法自然 - 受莲花多重仿生策略启发的强氢键网络纤维素水凝胶用于太阳能界面蒸发 2025-04-24
- 告别“电线缠身”时代 - 清华大学任天令教授团队 Nat. Commun.:研发出可穿戴心电“电子纹身” 2025-04-08
- 清华大学杨睿教授团队 JCP:高效准确预测PBAT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2025-03-19
- NTU夏焜/清华大学高华健/浙江大学王冠楠 Sci. Adv.:流变学范式揭示长期粘附耐久性的内在机理 2025-03-19
- 清华大学核研院杨洋、化学系危岩教授 Adv. Mater.:肉眼可看见锂负极的SEI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