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掺杂ZnO薄膜研究
关键字:ZnO薄膜 电子束蒸发 电学性能 XRD分析 采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ZnO薄膜和掺杂ZnO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台阶仪及Hall效应等测试研究了衬底温度和掺杂对晶体质量和电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原位生长的ZnO薄沿c轴择优生长,且掺杂ZnO薄膜具有低达3.029×10-4Ω·cm的电阻率。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1146 |
|
Mn掺杂快淬NdFeB永磁体磁性能研究
关键字:磁性能 NdFeB 永磁 交换耦合 纳米复合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热磁重(TMA)测量出发对快淬Nd9Fe85-xMnxB6(x=0~2)的相关磁性能及交换耦合效应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最佳的热处理条件下,一定的Mn掺杂能提高快淬NdFeB的磁性能,特别是矫顽力最大能提高20%左右,但是更高的Mn掺杂量会导致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的明显下降。XRD显示快淬态的NdFeB样品的晶化程度随Mn掺杂量提高而提高,但在最佳的热处理条件下所有的快淬NdFeB样品都包括硬磁性相Nd2Fe14B和软磁性相α-Fe...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962 |
|
Bi2Te3与SnBi2Te4的电子结构与热电性能研究
关键字:碲化铋 掺杂 电子结构 热电性能 用离散变分密度泛函分子轨道方法(DFT- DVM)和线性扩展平面波能带方法(LAPW)计算了Bi2Te3与SnBi2Te4,讨论了电子结构与热电性能之间的关系。Te(II)-Bi离子键强度和Te(I)-Bi差别不大, 而Te(II)-Bi共价键比Te(I)-Bi强。Te(I)-Te(I)原子层之间的主要相互作用是范得华力而最弱。Bi2Te3掺Sn后Te-Bi离子键增强而共价键减弱, 且费米能级处带隙变小。Sn主要影响导带结构。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828 |
|
Dy掺杂BaTiO3陶瓷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
关键字:镝 钛酸钡 介电性能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Dy2O3(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0.001, 0.002, 0.003, 0.005, 0.007)的BaTiO3陶瓷,并对其介电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y2O3掺杂使BaTiO3陶瓷的电阻率明显降低,当添加量为0.005mol时,电阻率最小,为4.19×108Ω·m。Dy2O3掺杂使BaTiO3陶瓷的介电性能在不同掺杂量和不同频率下发生了明显变化,掺杂量为0.001mol、0.002mol时,BaTiO3陶瓷的介电特性和频率...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758 |
|
La掺杂Pb(Zr,Sn,Ti)O3陶瓷电场诱导相变的研究
关键字:PLZST 反铁电陶瓷 相变 研究了制作工艺对于反铁电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调压用PLZST在电场诱导下发生反铁电-铁电相变现象,对反铁电陶瓷在不同强度电场下所表现出的极化强度随电压变化进行了测试,记录结果表明,用于在持续电压作用下调压用反铁电陶瓷,对于处于反铁电-铁电开关电场附近(EAFE-FE)的电压波动调压效果最好。此时小电压波动能够引起较大范围内的极化强度值的变化,在此时对于能量的吸收作用最强。从而对于调压用反铁电陶瓷应根据陶...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683 |
|
不同离子激活的ZrO2纳米粉发光性质的研究
关键字:ZrO2 纳米晶 掺杂 发光 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出四方相氧化锆(t-ZrO2) 纳米晶,引入不同类型的激活离子(包括稀土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及其他典型的掺杂离子),采用单掺及共掺的方式系统的研究了掺杂ZrO2 纳米晶的发光,并对不同的离子掺杂浓度及不同的合成温度对掺杂的ZrO2 纳米晶发光性质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296 |
|
硅纳米线的表征、性能及应用
关键字:硅纳米线 掺杂 表征 性能 应用 硅纳米线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纳米半导体材料。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NEXAFS)、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S)等方法是表征硅纳米线的有效手段,由于硅纳米线具有特殊的光致发光、场发射、电子输运等性能,可以实现在纳米传感器等多种纳米电子器件及合成其它纳米材料的模板方面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硅纳米线的表征、性能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261 |
|
钐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电流变液的制备及其动态电流变性能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水热法制备了钐掺杂二氧化钛(Sm-TiO2)纳米固体颗粒,并通过XRD,TEM等对Sm-TiO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m3+的掺入保留了TiO2原有的锐钛矿晶型且没有其他新的晶型结构出现,其颗粒大小约为8~13 nm。将Sm-TiO2均匀分散在甲基硅油中形成纳米电流变液(n-ERF),并通过旋转流变仪测试了该n-ERF的动态电流变响应。结果发现,通过氯仿作为媒介而形成的n-ERF的具有优异的抗沉降稳定性;n-ERF具有显著的动态电流变响应,随...
http://www.polymer.cnt//ss/zhangming/publicationsshow_10633.html |
|
数字图像相关法在稀土掺杂水凝胶电响应行为测量中的应用
基于放大成像技术、高速摄像技术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研究了稀土掺杂水凝胶在非接触直流电场作用下的电刺激响应行为,并对相关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非接触直流电场作用下,掺入稀土后的Sm/Gel/P(AA/AM)、Eu/Gel/P(AA/AM)水凝胶与Gel/P(AA/AM)水凝胶相比,对电场的响应更为敏感;稀土掺杂水凝胶均随着电场的增大,形变位移增大;水凝胶在掺杂稀土后沿着电场方向产生形变,在掺杂稀土前逆着电场方向产生形变。文中测试方...
http://www.polymer.cnt//ss/zhangming/publicationsshow_10627.html |
|
微乳液-水热法合成单分散钐掺杂氧化铈纳米晶的研究
萤石结构的稀土掺杂氧化铈材料具有较好的中低温离子电导率,因而广泛应用于诸如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以及气体探测器等方面。采用反相微乳液-水热法,辅以光辐照成功合成了粒径为(79.2±6.6)m的单分散性菱形钐掺杂氧化铈纳米晶,并研究了水热处理条件对所得产物粉体颗粒形貌及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热处理温度从80℃升至180℃,所得粉体的晶粒尺寸呈现减小趋势;颗粒形貌由单一规则的菱形转变为树枝状或带状的晶粒聚集体。
http://www.polymer.cnt//ss/zhangming/publicationsshow_10604.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