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聚氰胺鸡蛋门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三聚氰胺添加到饲料中问题的关注。近日,网上爆出“猛帖”———《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是中科院发明并推广的》、《添加三聚氰胺是中科院的科研成果?》,怀疑中科院研究生院一位教授研制的“DH蛋白精饲料添加剂”就是三聚氰胺。另一位知名的生物技术专家也因曾研制蛋白精而受到网友的质疑。
事情真相如何?科技工作者介入了三聚氰胺饲料产业化?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两位专家均否认自己在饲料添加剂中使用了三聚氰胺。
不光是牛奶,最近鸡蛋也靠不住了,出口到香港的鸡蛋被检出含有超标的三聚氰胺。目前推测饮料中添加的三聚氰胺是祸源。于是网友们开始好奇,究竟是谁发明、推广了把三聚氰胺这缺德东西放到饲料里冒充蛋白质的方法?人肉搜索的结果,锁定了两个人,一个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的高银相,一个是武汉新洲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王厚德,因为网上有他们曾研制蛋白精的线索。
但南方都市报记者调查的结果是,他们很可能是被冤枉了。
网友人肉搜索蛋白精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中文大学生化系副教授陈竟明说,鸡只不断进食含三聚氰胺的饲料,体内会有残留,甚至聚积在鸡蛋中,估计饲料中的三聚氰胺含量“绝不会低”。
饲料中的三聚氰胺是怎么来的?2007年,出口美国的宠物食品三个月内数十只宠物猫狗死亡。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调查已最终确证,位于沛县的江苏徐州安营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出口到美国的小麦蛋白粉中所含的三聚氰胺是导致宠物死亡的罪魁祸首。
在此次三鹿奶粉事件中,蛋白精一再被认为是三聚氰胺的别名而广为人知。于是,网友们搜索重点便是“蛋白精”三字。他们惊奇地发现,中科院跟这个事儿扯上了关系。
1999年就研制蛋白精?
今年9月12日,网友“敖卖糕”即在“E舟宁波团购网”发了一个帖子:《这位可是三聚氰胺蛋白精的发明人?》。
最近这个帖子被改成了类似《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是中科院发明的?》这样的题目广为流传。
帖子只列出了一个名为“DH合成高蛋白饲料添加剂”的介绍。其中提到:“利用有机氮及催化剂合成的高蛋白精料,作为畜禽高蛋白饲料添加剂补充料,具有含氮量高(36%以上,非蛋白250%以上),成本低,来源广等优点。本技术项目的原料为有机化工原料及农用化肥原料;主要生产设备为开口式反应釜或大蒸锅、混合机、精料粉碎机、烘干机。”
“技术转让方”还详细地介绍了这个技术的成本。“厂房面积按日产1吨计算为80平方米;设备投资10万元,流动资金10万元。本项目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土法也可上马(产品当地可销售),工艺简单等优点。技术合作转让费1万元,函授费5000元。负责培训1-2名技术人员,长期咨询服务。”
联系单位竟然是“中科院研究生院应用技术研究所”,而联系人叫高银相。发布时间为1999年7月30日。
此外,记者在网上查到,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山西工作站于2007年10月发布的首批40项成果转化项目名单中,有一项名为、“DH蛋白精”饲料添加剂。简介称:“粗蛋白含量在160%-200%,开创解决了蛋白质资源紧缺的途径,显著降低了饲料厂的生产成本,是目前饲料行业粗蛋白质不足的良好补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