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三聚氰胺蛋白精,这是谁干的?

 
关键词:三聚氰胺 蛋白精 双缩脲
2008-10-3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高银相:院里论证过,没三聚氰胺
 
  很多网友拨打帖子列出的高银相电话,结果都是无人接听。本报记者先是与中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办公室取得联系,得到的回答是,中科院研究生院是有这个人,但没有这个所。
  本报记者又直接与现任中科院研究生院离退休及群众工作处主任的高银相取得了联系。高银相一开始就强调,是“合成高蛋白饲料添加剂”,而不是“蛋白精”。高介绍说,现在确实已经没有“应用技术研究所”这个机构了,早于2000年就已撤消。当时他确实是这个所的负责人。但是,他没有转让过这个技术。是有关单位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布出去的,他还曾经叫对方删除了这个信息。这个单位具体是什么,他不肯透露。高强调说,所有与之有关的事,都是近十年之前的事情了。
  另外,高介绍说,在三聚氰胺酿成大祸之后,中科院研究生院曾经组织过专家组,对流传出去的这份技术方案进行过论证,结论是按该方案不可能制造出三聚氰胺。“关键是温度,我的方案温度要求是90℃,而制造三聚氰胺要求的温度在400℃以上。”而方案简介中提到的“有机氮及催化剂”的具体是什么,他同样不肯透露。
  至于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山西工作站的那个技术转让信息,记者与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联系,工作人员称会去查询技术转让的专家,但需要时间,目前仍未给予答复。而高银相则表示这个项目与他完全没有关系。
 
  武汉厚德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王厚德:被14次调查,未发现三聚氰胺
 
  除了高银相之外,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专家王厚德也被网友指为“蛋白精”的发明人。在一些供求信息网上,网友们发现,武汉市新洲厚德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产品介绍中有这么一项:“蛋白精(粗蛋白>200%)”。简介称,“本产品是全国著名生物技术专家王厚德教授的发明专利产品。专利号:cn1119071a.可等蛋白替代鱼粉、豆粕等高蛋白原料,也可以单独添加,使每吨全价饲料降低成本15~80元,且安全无毒,经济效益显著。”
  甚至还有网友称,“此人应为三聚氰胺事件的始作俑者。”“十多年前就与其交过手,过过招。”
  昨天记者通过网上搜索找到了武汉市新洲厚德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网页,点击后却显示的是“武汉市远荣生物工程研究所”。王厚德任所长。记者按该网页显示的联系电话打了过去,接电话的,正是王厚德。
  王厚德对本报记者表示,新洲那个研究所不是他的,是他外甥女办的,用了他的名号。而且,他们生产的“蛋白精”不对外销售,只用于云南丽江自己的农业基地。王还详细介绍了这种“蛋白精”的有效成份:双缩脲。这是一种由两分子尿素热缩脱氨的产物。所谓的专利技术也不是他发明的,从现有的文献上可以查到,最迟1989年南京大学就已经开发了这种技术。农业部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能用于饲料行业,如果有了新规定,他们可以马上停止生产使用。
  记者在国家专利局网站查询网上流传的所谓专利号“cn1119071a”确实没有任何结果。
  据王厚德称,毒奶粉事件之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曾给湖北省发过明码电报,要求调查该蛋白精。包括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三级质监部门还有农业厅等部门先后14次到该所进行过调查,回复国家质监局称没有在该产品发现三聚氰胺。
 
  专家说法
  双缩脲有可能导致三聚氰胺污染
 
  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博客介绍,饲料中的双缩脲有可能导致三聚氰胺污染。
  博客称,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非蛋白氮如尿素、双缩脲以及通过一定温度和压力合成的糊化淀粉尿素是国际上允许的,也是国家饲料法规容许的,但是如果有饲料企业添加双缩脲,就有可能在添加过程中带进去三聚氰酸(美国的饲料级双缩脲标准中允许有30%的三聚氰酸和三缩脲。)
 
  蛋白精未必是三聚氰胺
 
  蛋白精一定含有三聚氰胺吗?为此本报记者求教于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的赵谋明副院长。赵表示,粗蛋白含量超过100%的,肯定是非蛋白氮(NPN)。如果用凯氏定氮法进行蛋白质检测,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数值。中国的法规是规定什么可以添加,不规定什么不可以添加,而外国往往明确规定了什么不可以添加,这就让一些人钻了空子。
  现有研究表明,反刍动物有一个类似发酵罐作用的瘤胃,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进入瘤胃内的非蛋白氮饲料被细菌脲酶降解为氨和二氧化氮,一部分氨被细菌利用合成菌体蛋白,到达真胃和小肠被消化吸收。除了三聚氰胺之外,还有许多有机氮可能被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常用的非蛋白氮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缩二脲、尿素、异丁叉二脲、硫酸胺等。
  赵表示,他个人意见是,只要不是蛋白质,就不应添加到饲料中去。
 
  五问三聚氰胺饲料
 
  问:三聚氰胺是谁发明的?
  答:没人发明。三聚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不存在被发明的问题,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在1834年最早合成了三聚氰胺。
  问:那谁“发明”把三聚氰胺添加到饲料里的?
  答: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公开信息显示,三聚氰胺和饲料联系起来就是去年的美国猫狗死亡案,当时两家中国企业被起诉。其中,徐州安营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初就在网上公开求购“三聚氰胺下脚料”。在采购单说明中,该公司写道:“我们求三聚氰胺下脚料。徐州安营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五年,地处江苏省徐州沛县,交通便利。公司技术实力雄厚,现经营生物饲料、畜禽添加剂、谷朊粉(小麦蛋白)、保鲜蔬菜等多项产品。”———当时没人知道为什么一家经营“生物饲料、畜禽添加剂”的企业会求购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问:我还听说饲料里加尿素,这也可以吗?
  答:尿素含氮量为42%~46%,1kg尿素经转化后,可提供相当于约4.5kg豆饼的蛋白质。尿素由于成本低,效果好,当前,普遍采用尿素作为NPN添加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胃中微生物分泌的尿素酶活性很强,尿素进入瘤胃后很快会分解完,如不合理使用,可引起反刍畜尿素中毒。
  问:如果饲料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其可能来源是什么?
  答:存在三种可能性:
  一是以“蛋白精”的形式直接在饲料产品中添加;
  二是由蛋白原料中加入,即三聚氰胺加入蛋白原料如豆粕、棉粕、酵母或酵母饲料、玉米蛋白饲料和DDGS等,以提高这些蛋白原料的蛋白含量;
  三是在饲料种植过程中可能的农药污染、加工环节中自然形成或意外污染。
  问:其它国家对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有规定吗?
  答: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介绍,由于三聚氰胺不是饲料添加剂,不能在饲料中添加,所以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国家对饲料中的三聚氰胺有残留的限量标准。
(蓝剑)
首页 上页 [1] [2] 末页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新闻
 
关键词:
更多>>
 
[新品] [促销]
塑料
工程塑料 塑料助剂 通用塑料
塑料机械 塑料制品 天然橡胶
橡胶
橡胶助剂 热塑性弹性 炭黑
天然橡胶 橡胶机械
橡胶制品 骨架材料 合成橡胶
纤维
特种纤维 纤维助剂
纤维成型加工设备 纤维制品
复合材料制品 原材料类 涂料类
更多>>
 
互联网站:      中国塑料技术网            中国流变网            中国化学仪器网             化学化工论坛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商业合作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建议投诉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7 Polym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聚合物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