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经过缩聚产生。由于生产加工方式的不同,其产品分为聚酯切片、聚酯薄膜和聚酯纤维(涤纶的学名),聚酯纤维分长丝和短纤,长丝大约占涤纶的62%、短纤大约占38%,长丝为纺织企业使用,短纤一般与棉花混纺。切片又分为瓶级切片、膜级切片和纤维切片,纤维切片经溶解喷丝成为纤维,瓶级和膜级切片一般不再用于纤维生产。我国75%以上的聚酯用于生产聚酯纤维即俗称的涤纶,涤纶占合成纤维总量的85%,是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因此聚酯系列的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是化纤行业关注的重点。
发展历史
聚酯(PET)发明于1944年,1949年率先在英国实现工业化生产,因其有优良的服用和高强度等性能,成为合成纤维中产量最大的品种。聚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其生产增长率为:1960年200%、1965年50%、1970年60%,此后增速减缓并呈周期性发展趋势,1975年增速为30%、1982年为10%、1987年为12.6%、1992年为6%、1999年为4.3%、2001年为4.8%,预计2004年为8%。上个世纪90年代后,聚酯工业的发展重心开始转向亚洲,至90年代中期,因产能扩充过多,除中国外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到1999年,聚酯工业又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主要由于瓶用和膜用、复合等非纤用聚酯的用量增加,衣用涤纶需求也达到高峰。据聚酯世界大会分析,从1999~2005年,聚酯产能还可以增长33~40%,年均增长率为6.6~8%。从2000年开始,世界聚酯工业又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
在聚酯产品上,非纤聚酯的发展速度很快。1996年,世界聚酯包装树脂和薄膜产量分别为451.9万吨和138.2万吨,占世界聚酯总产量的20.7%和6.3%,1998年则分别为699.5万吨和163.1万吨,占世界聚酯总产量的24.6%和5.7%。2000年分别达到823.6万吨和176.9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6%和6.2%,各占世界聚酯总产量的26.0%和5.59%。预计到2003年,非纤聚酯产量约占聚酯总产量的1/3。
PET的用途不再主要局限于纤维,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各类容器、包装材料、薄膜、胶片、工程塑料等领域,目前,PET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铝、玻璃、陶瓷、纸张、木材、钢铁和其他合成材料,聚酯的家庭也在持续扩大。
中国生产消费现状和预测
我国聚酯的生产起步较晚,70年代开始形成上海、天津、辽阳等生产基地,80年代国产间歇式、半连续的小聚酯生产装置建设较多,据统计已有110家以上。
目前我国主要聚酯生产企业集中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中国石化2001年聚酯产量达到202.9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9.2%。中国石油2001年产量为46.6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5.9%。目前主要的40多家聚酯生产企业,2001年产量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有29家,在1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9家,在3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仪征化纤公司是目前我国聚酯生产能力和产量最大的企业,2001年聚酯产量达到110.8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7.8%;其次是辽阳石化公司,2001年产量40.75万吨,占13.9%;上海石化公司居第三位,2001年产量为38.35万吨,占13.1%。2002年国内主要聚酯切片生产厂产量见表10。2002年上海石化公司产量达到42万吨,辽阳石油化纤公司达40万吨,洛阳石化公司达22万吨,天津石化公司达21万吨。我国现在最大的聚酯生产企业是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公司,总年产能力达到120万吨,已成为世界十大聚酯生产企业之一。除仪征化纤外,我国聚酯大型企业还有辽阳石油化纤公司、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石油化工公司、翔鹭涤纶纺纤(厦门)有限公司。上述5大企业的生产能力约占全国总产能的1/3。
上海联吉合纤公司(上海化纤集团公司、德国吉玛公司和沪光国际上海发展公司的合资企业)投资2.75亿元建设聚酯三期工程,1994年以来已建成7万吨/年聚酯切片、3万吨/年直纺涤纶短纤维工程,聚酯切片产量现已提高到10万吨/年,三期工程建成后可形成25万吨/年纤维级聚酯切片、3万吨/年直纺涤纶短纤维能力。
济南齐鲁化纤集团16万吨/年聚酯项目于2003年2月建成投产,其主要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2%。与该项目配套的7万吨直纺短纤维项目于2002年上半年投产。
吉玛公司将为中国吴江化纤编织厂建设世界规模级聚酯装置,为吴江的聚酯缩聚装置提供技术、设备、工程和开工服务,装置能力为35万吨/年纺织级聚酯,约90%产能用于直纺生产POY和FDY,其余生产聚酯纺织切片。
吴江化纤厂新装置将外购3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和12万吨/年乙二醇。该装置合同价值约3000万美元,计划2004年4月建成。新装置建成后该公司还将进一步追加投资。吉玛公司还为江阴华西毛纺厂建设一套纺织级聚酯装置,装置能力为21万吨/年。另外,吉玛公司还为世界上最大的聚酯厂之一仪征化纤公司建设1800吨/天纺织级聚酯装置。仪征化纤拟使其聚酯纤维能力扩能50万吨/年,到2005年达到150万吨/年。
厦门翔鹭石化公司45万吨/年聚酯装置于2003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