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化学所:生物大分子检测研究新进展
2008-11-2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共轭聚合物具有强的光捕获能力,具有倍增光学响应性,可用来放大荧光传感信号。基于共轭聚合物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在医疗诊断、基因检测、环境检测以及国家安全防御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在基于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生物大分子检测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在癌症早期了解相关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癌症非常重要。在前期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构建阳离子聚芴/DNA自组装体系,实现了DNA甲基化的灵敏检测(Adv. Mater. 2007, 19, 3490-3495)。在此工作基础上,最近他们又利用水溶性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作为荧光探针,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为手段,发展了 DNA甲基化水平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简便等优点(J. Am. Chem. Soc. 2008,130, 11338-11343)。基因组DNA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分析和测定在遗传病诊断、药物设计以及基因联合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构建了阳离子共轭聚合物/DNA自组装体系,通过控制能量转移过程,实现了对DNA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灵敏检测(Chem. Commun. 2008, 1302-1304; Anal. Chem. 2008, 80, 2239-2243; Trends Biotechnol.2008, 26, 57-59)。
葡萄糖磷酸化在葡萄糖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己糖激酶催化下,伴随葡萄糖磷酸化过程,ATP转化成ADP。研究人员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科研人员合作,构建了阳离子聚噻吩/ATP自组装体系,利用ATP的去磷酸化控制聚噻吩的构象变化,通过聚噻吩的变色效应发展了一种无标记的、方便快速、肉眼可视的检测葡萄糖磷酸化的新体系(Adv. Mater. 2008, 20, 703-705)。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蔚蓝)
相关新闻
- 苏州大学李刚教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Wai Cheong Tam博士 IJBM:牙周组织生物大分子研究进展 2025-05-22
- 苏大李刚、余嘉/港理大赵泽宇 Int. J. Biol. Macromol.:伤口修复生物大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2024-04-03
- 复旦大学生物大分子课题组 ACS Macro Lett.:再生丝素蛋白“液-液”相分离溶液的剪切固化机制 2023-08-17
- 西南大学张同华/王蜀、河工大胡宁、重大宁慧铭 AM:构建具备超高灵敏度和宽范围检测能力的双介电层离子电子压力传感器,实现温度/压力双模态感知与静音语音识别 2025-07-24
- 北科大许利苹教授/理化所万茜子副研究员 AFM:按需可剥离比色(ODC)贴片实现慢性伤口的智能化无创监测 2025-07-20
- 化学所陈传峰、韩莹团队 Angew:基于杯[3]二氢吖啶与受体键连聚合物超分子TADF材料的构筑及在痕量苯快速可视化检测中的应用 2025-05-15
- 南密西西比大学顾晓丹教授、爱荷华州立大学夏文杰教授 Matter:构象锁助力共轭聚合物高温下稳定运行 202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