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冲击材料在防护生物组织、功能设备和工程系统抵御高速威胁(如弹丸和冲击波)中至关重要。自然界中竹子、珍珠层和海洋生物(如螳螂虾的指节槌)为设计高性能材料提供了独特灵感。螳螂虾指节槌通过多尺度分级结构(高度矿化的外壳、弹性生物聚合物中间层和致密矿化内芯)实现能量耗散与抗断裂能力。然而,现有仿生材料(如聚合物弹性体、分级凝胶和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仍难以兼顾极端抗冲击性(如抵御弹道威胁)与高韧性,尤其在防护应用中存在刚性结构牺牲韧性的固有矛盾。尽管贝壳仿生水凝胶和高矿化复合材料取得进展,但材料兼容性、可扩展性和无机负载量限制导致其抗冲击性能不足。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刘吉团队受螳螂虾生物矿化过程启发,开发了一种微球增强纳米复合水凝胶(MNHs)。该材料通过酶促原位矿化策略,将聚丙烯酸正丁酯(PBA)弹性微球(直径≈150纳米)与化学交联的聚丙烯酰胺(PAM)水凝胶网络结合,并在甘油磷酸钙溶液中诱导无定形磷酸钙(Ca3(PO4)2)纳米颗粒生长,形成分级微/纳米结构。MNHs同步实现了3.3 MPa拉伸强度、120 MPa杨氏模量、1500 J m-2断裂韧性和1.5 kJ m-1弹道能量吸收能力,性能超越现有高强度水凝胶。非线性数值模拟揭示了其通过裂纹偏转、微裂纹形核和能量再分布机制抵御准静态与高速冲击的机理,为下一代抗冲击材料设计提供通用蓝图。
分级结构的设计
图1阐释了仿生设计原理:螳螂虾指节槌的多层结构(图1a,b)启发了酶促矿化水凝胶的构建(图1c)。弹性微球与矿化相的协同作用使MNHs在受力时通过微球变形和界面相互作用耗散能量,而刚性磷酸钙纳米颗粒则抑制裂纹扩展(图1d)。雷达图对比显示(图1e),MNHs在穿刺强度(12 N)、弯曲强度(>13.5 MPa)、拉伸强度(3.3 MPa)、杨氏模量(120 MPa)和能量吸收(10.8 J m-1)上全面超越传统水凝胶(如海藻酸盐/PAM、双网络水凝胶和纯矿化水凝胶),穿刺能量吸收能力达普通矿化水凝胶的8倍。
图1 酶促生物矿化构建仿生纳米复合水凝胶的设计与制备。 a, b) 螳螂虾指节槌及其多尺度分级结构示意图。 c) 通过酶促矿化整合弹性微球与无机纳米颗粒制备纳米复合水凝胶的流程。 d) 含/不含弹性微球的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典型力-位移曲线及能量耗散机制。 e) 雷达图对比不同水凝胶的力学参数:微球增强纳米复合水凝胶(MNHs)、海藻酸盐/PAM韧性水凝胶、双网络(DN)水凝胶及生物矿化纳米复合水凝胶(NHs)。
力学增强机制与模拟验证
图2通过实验与有限元模型解析强化机制。拉伸测试表明(图2a,b),MNHs的拉伸强度(3.3 MPa)和模量(120 MPa)较NHs提升6倍和4倍,断裂韧性提高9倍。其性能超越合成水凝胶与生物矿化组织(如软骨和骨骼)(图2c)。参数化相图(图2e,f)显示:当微球体积分数>20%、直径<50微米时,材料强度和韧性最优。有限元模拟(图2g–k)揭示四阶段失效过程:微球主导的能量耗散(阶段I)、几何失配引发的应力集中(阶段II)、微球簇的应力重分布(阶段III)以及桥联效应与裂纹偏转协同作用(阶段IV),使断裂功提升2.8–3.5倍。
图2 MNHs的力学性能与有限元模拟分析。 a) 各类水凝胶(MNHs、MHs、NHs、PAM)的代表性拉伸曲线。 b) 上述材料的拉伸强度与杨氏模量汇总。 c) 合成水凝胶与生物组织(软骨、骨骼)的强度-模量对比图。 d) 基体模量与微球体积分数对MNHs力学响应的耦合效应模拟。 e, f) 不同微球体积分数和尺寸下的强度(e)与韧性(f)相图。 g) 含/不含弹性微球(15%体积分数)水凝胶的应力-应变响应。 h–k) 含15%微球水凝胶的变形-失效-断裂演化过程。
弹道冲击防护突破
图2验证了MNHs的实战防护潜力。钢弹冲击测试(200 m s-1)显示(图3a–d),MNHs弹道能量吸收(1.5 kJ m-1)为NHs的3倍,且仅形成不规则锯齿状缺口(图3e–g),而NHs则呈圆形贯穿孔(图3h–j)。理论模型与有限元模拟(图3l–n)表明,微球体积分数增加可提升无量纲能耗因子,通过应力波曲折传播路径(微球变形耗能占比38%)和矿物相抗压强度(13.5 MPa)协同抵御穿透。
图3 MNHs的抗冲击性能。 a) 高速弹丸冲击水凝胶样品示意图。 b) 各类水凝胶的弹道能量吸收对比。 c, d) 高速摄像捕捉钢弹(0.2 g, 200 m s-1)冲击MNHs(c)与水弹(0.32 g, 5.8 m s-1)冲击MHs(d)的瞬间。 e–j) 钢弹冲击后MNHs(上)与NHs(下)缺口的正面(e, h)、背面(f, i)及轮廓(g, j)图。 k) 不同水凝胶的弹道能量吸收-强度对比图。 l) 无量纲能耗因子与时间(t)随无量纲接触深度(Δ)的分布。 m, n) ABAQUS模拟含/不含弹性微球水凝胶受钢弹冲击时的应力波传播(m)及弹速变化(n)。
该工作通过酶促仿生矿化与弹性微球分级强化的策略,成功解决水凝胶材料强度-韧性的固有权衡。MNHs的低成本、易加工特性使其在军用防护装备(如柔性防弹衣)、生物医学工程(植入器械抗冲击涂层)和智能防护系统(集成传感与热管理功能)中具有广阔前景,为开发兼具信息传输与能量管理的新型装甲材料奠定基础。
南方科技大学博士后(2022.06-2024.06)、访问学者谭云(现为新疆大学化学学院专任教师)和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助理教授王亚飞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刘吉副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doi.org/10.1002/adfm.202508034
招聘信息
南方科技大学刘吉课题组招聘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pdf)等相关材料发送至liuj9@sustech.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毕业学校+应聘职位”,期待您的加盟!刘吉团队简介:刘吉博士于2019年9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独立建组,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软材料的极限性能设计、仿生软材料、界面粘合、软材料3D打印以及功能软材料在组织工程上的应用等。近年来,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文章6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2020)、《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2020)、珠江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2020)、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020)、日本高分子协会青年学者奖(2017)、玛丽居里学者(2015)等荣誉。
课题组更多信息请看:http://faculty.sustech.edu.cn/liuj9/
- 四川大学陈琳研究员/汪秀丽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刺激响应仿生设计实现易回收的阻燃聚碳酸酯 2025-07-29
- 浙理工胡毅教授 ESM:一种具有β-折叠结构定向界面的仿生水凝胶电解质,用于无枝晶柔性锌离子电池 2025-07-28
- 武汉大学陈朝吉/四川大学张伟 ACS Nano:仿生梯度水凝胶电解质界面优化构筑稳定锌离子电池 2025-07-21
- 天津大学叶龙教授等 EES:分子增韧新策略协同提升有机光伏电池的效率、稳定性、本征可拉伸性、机械耐久性和输出功率 2025-02-13
- 西安交大张彦峰教授、成一龙教授团队 Adv. Mater.:基于氢键互锁双连续相增强增韧聚氨酯水凝胶 2024-12-25
- 长春应化所王晓东、武汉纺织大学姜伟/金晶/高云宝 Macromolecules:开发高刚性、高抗冲均聚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新策略 2024-05-02
- 吉林大学孙俊奇教授课题组《Adv. Mater.》:可在极寒环境中保持超高强度与韧性和优异抗冲击性能的可逆交联聚氨酯-脲塑料 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