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拉伸性弹性体软材料在柔性电子、软体机器人和生物医疗装置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且与水凝胶相比,因为不含液体成分而更为稳定。然而,传统弹性体由线形高分子交联形成,其可拉伸性受高分子链间缠结的限制,难以进一步提高。近日,王九令博士 (现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葛挺 (Ting Ge) 教授合作,提出了基于环形高分子的高可拉伸性弹性体软材料的设计方法,并揭示了其高可拉伸性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环形高分子由于缺乏有效缠结且构象紧凑,由其交联形成的弹性体具有更高的可拉伸性和更低的剪切模量。研究工作为发展高可拉伸性软材料提供了理论指导。
图1 环形和线形高分子弹性体拉伸时应力-应变行为,λ为拉伸比。
图2 环形和线形高分子弹性体的 (a) 剪切模量和 (b, c) 缠结状态。为交联点间平均长度。







以上研究成果以“Superstretchable Elastomer from Cross-linked Ring Polymers”为题于06月09日发表在物理领域顶级期刊《Phys. Rev. Lett.》(2022, 128: 237801) 上。论文第一作者为王九令博士 (目前为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通讯作者为南卡罗来纳大学葛挺教授,合作者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Thomas C. O’Connor教授,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Gary S. Grest院士。在此之前,王九令博士与葛挺教授合作针对玻璃态环形高分子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开展研究,揭示了环形高分子间缠结状态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机理,成果发表在高分子科学权威期刊《Macromolecules》(2021, 54: 7500-7511)上,并入选了2022年1月30日的凝聚态物理研讨会 (Journal Club for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月度精选,由维也纳大学Jan Smrek教授撰写长文予以点评 (https://doi.org/10.36471/JCCM_January_2022_03)。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8.237801
- 长春应化所安立佳院士和卢宇源研究员团队《Macromolecules》:单链环形高分子在线形高分子熔体中的尺寸和动力学行为 2022-02-18
- 华中科技大学尹周平教授和黄永安教授团队提出制备超高可拉伸性传感器的喷印制造新方法 2017-10-24
- 浙江大学吴晶军、方子正团队 Adv. Mater.:3D打印超强韧可修复弹性体 2025-07-07
- 西南大学甘霖/黄进团队 AFM: 在动态共轭结构调控的双色室温磷光自修复弹性体构建及其光学加密防伪应用取得新进展 2025-06-25
- 江苏大学徐琳教授课题组 AFM:人体体温驱动超拉伸液晶弹性体 2025-06-24
- 南科大杨灿辉团队 Nat. Commun.:提出低迟滞强粘接高分子软材料力学设计原理 2025-07-05
- 西安交大唐敬达教授、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Sci. Adv.》: 软组织为何强韧?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