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等聚烯烃塑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食品包装到汽车部件,年产能超 2.5 亿吨。然而,这些塑料因缺乏极性官能团,在亲水性、材料相容性、金属附着力等关键性能上表现不佳,并且使用后塑料废品难以高附加值回收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为这些塑料赋予新功能、实现高值化升级,成为聚合物领域的重要课题。近日,陕西师范大学曾荣教授团队开发出一种普适高分子的温和铁催化 C-H 键酰亚胺化方法,成功为聚烯烃一步引入肟醚官能团,让普通塑料实现性能升级,更为塑料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可持续方案。相关成果以“Incorporation of Oxime Functionality into Polyolefins via Iron-Catalyzed C–H Imidoylation”为题,发表于学术期刊Macromolecules 2025, DOI: 10.1021/acs.macromol.5c01365.
含肟基聚烯烃的合成近期引起来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典型的方法主要依赖贵金属催化的聚烯烃氧化(Hartwig及De Vos 团队)或乙烯与一氧化碳的共聚(Nozaki团队)反应合成含羰基聚烯烃,随后脱水缩合的两步反应来实现的(图1)。一步法合成含肟基聚烯烃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含肟醚聚烯烃的经典合成
近年来,曾荣教授团队围绕高分子功能化与降解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并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Macromolecules 2025, 58, 8877-8886; Chin. J. Chem. 2024, 42, 2431-2437; Nat. Commun. 2024, 15, 4445; Macromolecules 2024, 57, 3595-3603; ChemCatChem, 2023, e202300929; Chem. Sci., 2023, 14, 9374-9379; J. Am. Chem. Soc. 2023, 145, 7612-7620; Chin. J. Chem. 2021, 39, 3225-3230)。近日,该课题组又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报道了首例聚烯烃C–H键酰亚胺化反应,高效的实现了肟基聚烯烃的一步法高效合成(图2)。
图2. 铁催化合成含肟醚聚烯烃
作者首先通过调控肟醚前体,合成了多种不同取代的肟醚聚乙烯,并研究了其物理化学特性(图3A)。结果显示,含肟醚聚乙烯仍保留了110和200晶面特征峰,说明功能化没有破坏聚烯烃的结晶性,很好的保留了聚烯烃材料的母体性质(图3B)。相较于母体材料,含肟醚聚乙烯的拉伸强度略有提升,断裂伸长率则显著增加(图3C)。肟醚上取代基的改变则可以实现聚烯烃亲水性的改变和调控(图3D)。
图3 肟醚聚乙烯的结构与性质
作者随后验证了该方法对不同类型、不同分子量聚烯烃的适用性(图4),PE类的LDPE、LLDPE、HDPE及UHMWPE,PP类的App、iPP、sPP等都能发生反应制备得到相应功能化聚烯烃材料。各类含添加剂(稳定剂、增塑剂、染料等)的生活塑料废品,包括包装材料、牛奶盒、一次性手套、化学试剂瓶、吸管、塑料袋、黑色垃圾袋等,也都成功实现 C-H 键酰亚胺化转化,功能化率最高可达2.8 mol%。塑料添加剂并不影响反应效率,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图4 聚烯烃的普适性
功能化聚烯烃还能作为混合塑料相容剂使用(图5)。混合聚烯烃(如 LDPE 和 PP)因相容性差,共混后容易出现相分离,纯LDPE/i-PP共混物表面粗糙、孔洞多,存在严重相分离。而加入5%功能化聚乙烯或功能化聚丙烯所形成的三元共混物表面明显变光滑,孔洞减少。如果同时加入功能化聚乙烯和功能化聚丙烯,所形成的四元共混物则表面均匀无明显孔洞,说明肟醚官能团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了混合塑料的协同相容。最后,聚烯烃的肟醚功能化可以显著提升聚烯烃材料对铝和钢的剪切强度。例如,LDPE-2对铝的附着力是原始LDPE的2.5倍,LDPE-3对钢的附着力是原始LDPE的2.5倍。
图5相容剂与剪切实验
陕西师范大学曾荣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温和、高效的铁催化C?H键官能团化新方法,一步将肟醚官能团引入聚烯烃材料主链上,操作简单,试剂廉价,步骤经济,方法具有通用性。该方法有效实现了系列功能化聚烯烃材料,为聚烯烃材料的高值化转化与可持续使用开辟了新路径。该工作以“Incorporation of Oxime Functionality into Polyolefins via Iron Catalyzed C?H Imidoylation”为题发表在《Macromolecules》上。文章第一作者是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苏科桐,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杨祖光。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2371223和52433002)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macromol.5c01365
- 浙江大学刘平伟、史胜斌团队 Macromolecules:共价有机框架取向链增长的高性能聚烯烃 2025-08-27
- 长春应化所简忠保团队 Angew VIP:聚烯烃镍催化剂平台快速构建 2025-08-25
- 聚烯烃材料自修复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 天津大学潘莉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仿生双晶相协同设计实现高强度智能自修复 2025-07-17
- 新疆大学吐尔逊·阿不都热依木教授团队 JCIS/JPS/Small/Dalton T:导电聚合物改性增强铂基催化剂甲醇氧化性能 2025-08-08
- 上海有机所唐勇/王晓艳团队 Nat. Commun.:新型SaBOX/Co催化剂用于挑战性的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酯共聚物的简捷合成 2025-08-04
- 四川大学肖啸课题组 Nat. Commun.:有机光催化剂助力废弃塑料的升级回收 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