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具有微相分离的表面的组成对蛋白吸附的影响 |
|
|
资料类型: |
PDF文件
|
关键词: |
微相分离 表面组成 蛋白吸附 石英晶体微天平 |
资料大小: |
203K |
所属学科: |
分子表征 |
来源: |
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8.18-8.22,天津) |
简介: |
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是导致合成材料生物相容性差的根本原因。在与血液接触的体系中,如体内植入材料和体外使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血液储存与输注,血液净化与分离等医疗器械等),血浆蛋白会很快吸附到材料表面并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造成血液凝聚[1]。蛋白吸附也是生化分离纯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筛分效应的分离膜(如超滤膜,血液透析膜)最好没有蛋白吸附发生[2]。另外,在生物污损的形成过程中[3],蛋白吸附是最先发生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开发蛋白不吸附材料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在血液接触体系中凝血过程的发生,而且可以应用到防止广泛的固液界面的生物大分子吸附过程导致的细菌吸附及其各种生物污损现象的产生。其中包括生物膜的形成,藻类的生长,以至于表面吸附的贝类的生成。目前研究的防污材料有聚乙二醇、两性离子聚合物、多糖和肝素类聚合物等,主要集中在基于聚乙二醇的聚合物。一般采用表面接枝、材料表面预吸附或共混等方法来实现防污目的。我们先前的工作研究了具有微相分离的表面和蛋白阻抗的关系,认为微相分离对蛋白阻抗没有直接的作用,决定蛋白阻抗的是聚乙二醇的水化作用,但是引入疏水硬段可以起到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锚接亲水软段的作用。本文通过两步溶液法合成基于聚四氢呋喃,聚丙二醇,聚乙二醇的聚氨酯。这几种大分子二元醇具有类似的结构,区别在于其亲水性不同,尤其是聚丙二醇具有一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23C,低于23C时为亲水性,而一旦高于23C则为疏水性)。我们利用带有耗散因子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实时检测了纤维蛋白原,溶菌酶,牛血清蛋白在这些表面的吸附。我们的目的是探索表面组成对于蛋白吸附的影响。 |
|
作者: |
马春风,周国英,张广照
|
上传时间: |
2009-09-10 13:20:37 |
下载次数: |
4 |
消耗积分: |
2
|
立即下载: |
|
|
友情提示:下载后对该资源进行评论,即可奖励2分。 |
|
报告错误: |
1.下载无效
2. 资料明显无价值
3. 资料重复存在 |
|
|
|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发表评论,请首先 |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源由网友推荐,来自互联网,版权属于原版权人,如果不慎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撤除。本站中各网友的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