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通用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研究有两个重要侧面,其一是“高分子科学”研究。它是高分子学术性基础研究的侧面,体现了高分子研究的学术意义,加深了人类对高分子的认识,促进了“高分子材料”的创新发展。其二是“高分子材料”研究,它是高分子应用研究的侧面,体现了高分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它也是“高分子科学”研究价值的体现和“高分子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虽然“高分子科学”的概念形成较晚,但是“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发展却几乎伴随了人类文明的全部历史。人类使用高分子材料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大约是7千年前至19世纪中叶),是被动地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阶段。这一时期的高分子材料有,大漆及其制品、蚕丝及织物、麻、棉、羊皮、羊毛、纸、桐油等。          
   
  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中页到20世纪20年代),是对天然高分子材料进行化学改性,从而研制新材料阶段。在这阶段中,人类首次研制出合成高分子材料(酚醛树脂)。这一时期的高分子材料有,硫化橡胶,赛璐珞(硝基纤维素脂)、硝基纤维素酯,人造丝、纤维素粘胶丝、酚醛树脂清漆和电木等。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类大量研制新合成高分子材料阶段。在这一阶段,“高分子科学”概念已经诞生,大批高分子化学家投入到新聚合物的合成和新材料开发的研究领域。从而导致了至今天仍有重要意义的大批通用高分子材料的诞生。例如,顺丁、丁苯、丁纳等合成橡胶的出现;尼龙66、聚酯(PET)、聚丙烯腈等合成纤维的出现;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有机硅、有机氟、杂环高分子等塑料和树脂的出现。

  第四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人类对高分子材料大普及、大扩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对上述聚合物的使用更加合理,聚合物生产的价格更为低廉,从而使高分子材料渗透到国民经济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使高分子材料成为了人类社会继金属材料,无机材料之后的第三大材料。

  我国在人类文明史中,率先使用了天然高分子材料(漆器、蚕丝、麻、棉、造纸、桐油等),但对近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使用落后于欧、美等国,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急起直追。目前我国已是世界高分子材料生产和消费大国之一。我国在合成高分子材料领域做出的有国际影响的工作有:三元镍系顺丁橡胶合成和稀土催化合成顺丁橡胶,异戊橡胶研究,杜仲橡胶和反式聚异戊二烯橡胶研究,天然大漆及漆酚酞耐腐蚀涂料研究等。我国在“通用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造就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徐僖(聚合物成型);造就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徐端夫、毛炳权、袁晴棠、曹湘洪、宋湛谦、高从堦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