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个副处长,20个博士、副教授去争 教育去行政化迫在眉睫
2015-03-0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但是不少教育科研行业从业者认为,如今的教育科研体制行政色彩太浓,束缚了活力。近日,在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代表们提出了许多建议,希望高校校长不要更换太频繁、对高校人才的评估不能过于数字化、简单化。

刘忠范

  中科院院士刘忠范:大学校长更换得太频繁

  在安徽代表团分组讨论上,科技教育行业简政放权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纳米科技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刘忠范第一个谈起了教育体制的简政放权问题。刘忠范认为,如果不从机制体制上做出改变的话,很难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但现在,政府对科技教育界的干预还是太多,不利于释放创造力。

  “国家提出建设一流大学,十几二十年前开始实施‘211工程’计划、‘985工程’计划,,最近又开始实施‘2011计划’,应该说客观上带来了许多好处。”刘忠范说,但是建设一流大学不是隔一个时期就搞一个花样繁多的做法,每一个“工程”“计划”,全国大学都要参与,涉及到很多评审、评估,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政府过多参与学术界的评价,是外行评价内行,只好靠数字说话,因此对人才的评价只看发了多少文章,被引用多少次,对大学的评价同样如此。刘忠范认为这种评价体制可能偏离了学术,例如上个月网上热议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涉嫌抄袭的问题,就和外行领导内行的评价体制有关。

  “搞的人仰马翻,成本极大,容易滋生腐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翠凤说。刘忠范的发言引起了不少代表不少共鸣,不时有代表发表赞同意见,本来有些沉闷的会场顿时热闹了起来。“还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该不该在这里说。”刘忠范打开了话匣子:“北京大学刚刚换校长,许多大学都在换,每个校长平均时间非常短,北大不到两年。”“频繁地更换校长,换之前甚至本人都不知道,学校没有一点参与的余地,我觉得这个不正常。”

  刘忠范搬出了一组数字。北大117年历史,有27任校长,平均每个校长在任4年多,“实际上在建国前,那时候校长很长的,蔡元培10年左右,蒋梦麟15年左右,清华大学的梅贻琦18年,哈佛大学380年历史,28任校长,平均每任14年,最长的40年。”刘忠范认为,科技教育毕竟是个长期的战略工作,校长和形成特色办学理念密切相关,频繁更换“头人”显然不是个好事,因此呼吁政府不要频换换校长,把校长过多官僚化、官员化。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