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育部拟开展26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评估工作
2017-01-2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为规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基地”)管理和运行,更好发挥评估工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引智工作绩效,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日前决定组织开展“111基地”评估工作。

  本次评估的对象涵盖2006年批复立项、2011年获得滚动支持、立项建设已满10年的26个“111基地”(名单见附件1)。评估内容包括学科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合作研究与协同创新水平、国际化团队建设和青年拔尖人才引进、管理运行和开放共享、存在主要问题、发展目标和依托单位支持等。

  据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基地5年进行一次周期性评估,评估工作由“111专委会”或委托第三方专家组进行,对于未通过评估的“111基地”将被要求整改或淘汰。对建设成效显著、验收结果良好的“111基地”可继续滚动支持5年。

通知如下:
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工作的通知

教技司[2016]486号

有关高等学校:

  为规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基地”)管理和运行,更好发挥评估工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引智工作绩效,根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教技函〔2016〕4号),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组织开展“111基地”评估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对象

  2006年批复立项、2011年获得滚动支持、立项建设已满10年的“111基地”(名单见附件1)。

二、评估内容

  学科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合作研究与协同创新水平、国际化团队建设和青年拔尖人才引进、管理运行和开放共享、存在主要问题、发展目标和依托单位支持等。

三、评估程序

  本次评估工作由“111计划”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由“111”计划专家委员会具体实施。

  1. 参评基地提交《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申请报告》(附件2)。

  2. “111专委会”对参评基地进行分组答辩评审,按照评分指标体系打分并进行排序。

  3.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对评分排名后20%的基地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

  4. “111计划”领导小组根据答辩成绩和现场评估情况确定并公布评估结果。

四、评估结果

  本次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对优秀和良好的基地可给予后续支持政策并优先推荐承担国家国际合作计划相关任务;对较差的基地予以整改或淘汰。

五、相关要求

  1. 参评基地按照评估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总结和梳理,编写评估申请报告。针对评估内容准备会议答辩材料、相关支撑材料,并做好现场评估准备。

  2. 依托高校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于2017年3月20日前将评估申请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一式2份报送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同时通过各高校引智项目管理系统上报评估申请报告电子版。

  3. 会议答辩拟于2017年4月进行。汇报采用PPT形式,时间30分钟。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联系方式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教育部科技司联系人:杨文辉、王骁

  联系电话:010-66096358

  电子邮箱:zh@moe.edu.cn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联系人:蔡顺康、胡灵山

  联系电话:010-68948899-50522

  电子邮箱:wjsjhc@safea.gov.cn

  附件:

  1.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清单.xlsx

  2.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申请报告.docx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专家司

2016年12月19日
  附件1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清单

序号 年度 基地名称 承担单位
1 2006 生命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大学
2 2006 全球变化科学(陆地表面与大气相互作用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
3 2006 功能超分子与纳米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大连理工大学
4 2006 量子调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复旦大学
5 2006 宇航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
6 2006 高分子塑料光电材料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华南理工大学
7 2006 煤燃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
8 2006 古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吉林大学
9 2006 超分子体系的组装与功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吉林大学
10 2006 西部环境变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兰州大学
11 2006 分子代谢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大学
12 2006 功能有机分子构筑与构效关系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南开大学
13 2006 智能与网络化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清华大学
14 2006 生物医学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厦门大学
15 2006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山东大学
16 2006 汽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
17 2006 功能基因组与重大疾病生物治疗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四川大学
18 2006 绿色化学化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天津大学
19 2006 细胞功能的分子基础学科创新引智地 武汉大学
20 2006 轻质材料和智能结构的基础力学问题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西安交通大学
21 2006 材料介观性能表征及尺度效应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西安交通大学
22 2006 农业生物与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浙江大学
23 2006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4 2006 植物抗逆高效分子调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
25 2006 有色、稀有及粉末冶金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南大学
26 2006 生物力学与组织修复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重庆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