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校进入ESI学科策略研究
2017-09-27  来源:中国高校科技
关键词:ESI 高校

  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勾画了中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宏伟蓝图(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2017年,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丰富了“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和方式。“双一流”建设是对我国现有高等教育发展重点支持政策的改革与完善,已经并将持续引发包括现有国家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地方大学等在内的高等学校的高度关注和新一轮竞争。

  “双一流”建设的标准问题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实践界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周光礼教授认为,“没有世界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通过一流学科的建设带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参照系……正因为如此,美国科学基础数据库(ESI)成为当前世界一流学科的主要评价标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普遍接受”。然而,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界不但对ESI、进入ESI学科、ESI功能等了解不深,而且对如何进入ESI学科研究甚少。

1  ESI简介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即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由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基于汤森路透公司SCIE和SSCI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它在每一种期刊都被按照22个学科进行了分类标引的前提下,以 SCI/SSCI 的10年滚动数据为依据,计量科学家、研究机构(或大学)、国家(或地区)及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数量和影响力指标,以及在全球各研究领域中的排名,从而形成了它“以引文分析为基础,出版和引文活动可以衡量各国科研水平期刊的声誉和影响力,也可以反映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学术水平”的分析特色。

2  ESI中国化功能

  自ESI引入中国后,已经在大学排名、科技评价、学科评估等领域开展了一些应用。

  (1)ESI被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作为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2012年1月,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率先将我国大学进入世界1%的“ESI论文总被引频次”纳入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推出“2012中国大学ESI论文排行榜”。此后进一步把ESI渗透到其发布的《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评估指标体系中方方面面。例如,其评估指标体系共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影响3个一级指标,在“人才培养”中有自然科学领域的“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科学研究”中有“ESI国际高被引学术论文”,“社会影响”中有“国际学术影响力(ESI居世界前1%的论文引文)”。

  (2)ESI被部分省份作为对高校重大学科建设项目的立项和验收条件或建设目标。2014年,江苏省在其组织的《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成果验收标准》中,把“对本校某学科进入ESI最新排名全球前1%做出最主要贡献”作为II类成果之一。2015年6月,在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中,把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分为“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建设项目”两大类。其中,对于重点建设高校需要达到的部分建设目标是:到2017年,每所高校新增1~2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或3个以上学科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前10%,已进入的学科排位有所上升;到2020年,每所高校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或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前三名的数量有所增加,较重点建设前至少新增3个以上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或5个以上学科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前10%。获批重点建设项目高校需要达到的部分建设目标是:到2017年,重点建设项目所依托主干学科的排名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或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前10%,已进入的学科排位有所上升;到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所依托主干学科的排名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或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前三名或前10%,已进入的排位明显上升或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范围。

  (3)ESI指标成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学科评估指标和协同创新项目评定指标。2016年4月25日,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邀请函》(学位中心〔2016〕42号)中,明确提出“在自然科学学科,建立更科学的‘中国版ESI高被引论文’指标,强化中国论文评价的话语权”。

3  高校入选ESI学科攻略

  在“双一流建设”遴选和评估标准问题上,周光礼教授认为,中国标准的世界一流学科应从学术性(学术逻辑,即学科必须有明确的研究主题和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与实践性(社会需求逻辑,即学科必须能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两个维度进行建构。学术性和实践性应作为世界一流学科评价的两个维度,并把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1‰作为评价当前世界一流学科的评价指标之一。那么,对于有意冲刺ESI学科全球前1%、1‰的高校应该怎样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才能达到这一学科发展指标呢? 

3.1厘清ESI学科范围和收录期刊目录

  对于有意冲刺ESI学科全球前1%、1‰的高校,厘清ESI学科范围和收录期刊目录是首先要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1)中国学科门类与ESI学科的对应关系。我国的学科分类目前执行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虽然ESI学科分类与我国的学科分类存在着明显差别,但是也可大体找出其中的对应关系。

中国学科门类与ESI学科分类对照表

序号

我国学科门类

ESI学科分类及数量

我国各学科门类占ESI学科分类比例

1

理学类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学、空间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9个

41.0%

2

医学类

临床医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等5个

22.7%

3

工学类

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3个

13.6%

4

农学类

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等2个;可能涉及交叉的理学类学科有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2个

9.1%

5

社科类

经济与商业、社会科学总论

9.1%

6

其他类

综合交叉学科

4.5%

合计

6

22

100%

由表1可知,理学、医学、工学、农学、社会科学等学科门类分别占ESI学科分类41.0%、22.7%、13.6%、9.1%、9.1%,因此我国以理工农医为主干学科的综合性院校入选ESI学科前1%、1‰的几率最高,其他依次为以理科、医学、工学、农学、社会科学等为主干学科的单科性院校,以艺术类、体育类等单科性院校入选ESI学科前1%、1‰几率为零。因而,不同学科基础的高校入选ESI学科前1%、1‰的学科数量和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

  (2)ESI学科收录期刊目录。在了解ESI学科范围基础上,只有厘清进入ESI学科收录期刊目录,高校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谋划和顶层设计工作。进入ESI学科收录期刊总数量为12168种,但在不同学科间数量分布并不均等(参见表2),因而难易程度并不一致。收录数量较多学科,例如社会科学总论、临床医学收录期刊分别达到2226个和2014个;收录数量较少学科,例如综合交叉学科、空间科学收录期刊分别只有59个和56个。

3.2学科建设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跨学院协同攻关

  我国现行学科分类层次为二级,即学科门类、一级学科。我国高校中的二级办学单位——学院大多是按照一级学科组建的单位,不是按照我国学科门类组建的,更不是按照ESI学科分类组建。高校如果把入选ESI某一学科全球前1%、1‰作为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来抓的话,就需要由学科建设主管部门牵头,依据ESI学科分类,组织相关学院负责人按照ESI学科分类挑选各学院ESI同一学科研究人员,组成ESI学科学术共同体,确定1名召集人和若干名相关学院联络人;由召集人负责组织收集ESI同一学科的收录期刊目录,与学术共同体成员一道分析该学科收录期刊的各自特点(包括栏目设置、学术风格、格式规范、投稿要求等),追踪本学科国际研究前沿,为ESI该学科研究人员投稿提供参考;并对ESI同一学科的研究资源共享提供必要的帮助,以打破现有学院间学科资源壁垒;在引导本机构研究人员围绕ESI某一学科收录期刊产出高质量论文的同时,还应鼓励不同论文作者间引用本院校相关研究人员成果,因为只有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才会被计入本机构ESI某一学科论文的被引用频次。

2  ESI学科收录期刊分布情况表

学科

期刊数(种)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BIOLOGY & BIOCHEMISTRY)

438

化学(CHEMISTRY)

531

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

437

经济与商业(ECONOMICS & BUSINESS)

628

工程学(ENGINEERING)

877

地球科学(GEOSCIENCES)

409

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

348

数学(MATHEMATICS)

528

综合交叉学科(Multidisciplinary)

59

物理学(PHYSICS)

313

社会科学总论(SOCIAL SCIENCES, GENERAL)

2226

空间科学(SPACE SCIENCE)

56

农业科学(AGRICULTURAL SCIENCES)

344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

2014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

306

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NEUROSCIENCE & BEHAVIOR)

333

免疫学(IMMUNOLOGY)

162

精神病学与心理学(PSYCHIATRY/PSYCHOLOGY)

648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118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ENVIRONMENT/ECOLOGY)

335

植物学与动物学(PLANT & ANIMAL SCIENCE)

779

药理学与毒理学(PHARMACOLOGY & TOXICOLOGY)

279

合计

12168

3.3引导科研人员开展合作研究特别是国际合作研究

  在ESI某一学科被引用论文中,有多家机构署名的论文,同时被计入多家机构论文被引频次;而且国际合作论文一般都比非国际合作论文被引用几率更高、影响力更大。因此,高校应创造多种条件,例如通过鼓励本校研究人员出国(出境)进修、攻读学位,引进国际研究人员,开展国际学术研究协作攻关等多种途径,引导本校科研人员开展国际合作研究,联合发表高质量论文,以提高本校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力,从而也更有利于国际研究人员的引进等。

3.4实施分类评价,鼓励高水平论文高级别发表

  高校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营造潜心治学、追求真理的创新文化氛围。对于主要从事创新性研究的基础研究人员,在评价成果形式上,重点评价其代表性论文;在评价方法上,实行以同行评价为主,大力加强国际同行评价,鼓励高水平论文、高级别发表。

  总之,只有学校层面有意识地加强ESI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顶层设计,组织跨学院协同攻关,形成合理的人才队伍,鼓励研究人员在学科国际前沿领域选择研究方向,使用正确的科研方法合作开展研究,才能产生足够数量的高水平论文,带动高校相关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1‰,成为世界一流学科,进而使学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原文刊登在《中国高校科技》杂志2017年第五期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