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南交通大学成功举办“生命材料-青年学者论坛”
2018-09-06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
关键词:生物医用材料

  近日,由西南交通大学科研院、人才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举办的“生命材料—青年学者论坛”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镜湖宾馆院士厅召开。来自五湖四海,有志于发展国家生物医用材料,进一步推动材料学领域产学研进程的青年学者齐聚一堂,交流科研学术心得,分享产业转化进展,共建合作互助平台。会议主要围绕当前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三大发展攻坚点,即表/界面性能优化,材料物化生性能革新探索和新载药模型构建进行讨论,寻求新的突破。

  会议伊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材料与表面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楠教授致开幕词,接着由西南交大表面工程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周祚万教授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贺剑书记分表代表学校与学院对向远道而来的青年英才致以感谢和问候。

黄楠教授致开幕词

科研院院长周祚万教授讲话

  随后,本次青年学者论坛发起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志禄副教授代表会议筹办小组感谢来宾并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各位学者。

杨志禄副教授对参会来宾表示感谢

  首场会议报告人是来自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丁明明副教授,他通过结合临床肿瘤靶向治疗,提出了对生物医用高分子进行多级自组装和功能调控,改善目前载药模型肿瘤渗透性差的缺陷,其独到的角度与深入的分析,为在座的学者们拓宽了新的思路。来自深圳大学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的何前军教授,他的主要报告论点是目前学术交叉领域里最为亮眼的纳米气体治疗。其结合当代生物医学领域中气体治疗与纳米技术,开拓了纳米气体治疗领域,并在这片领域开疆拓土收获颇丰,提出气体联合治疗思路,为未来肿瘤医学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方案。来自四川大学的李乙文教授以“人造黑色素材料”为题重点报道了黑色素在仿生,光学效应以及光热效应方面的应用,丰富了大家对黑色素材料的认知。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刘润辉教授报告了“模拟宿主防御肽的β-多肽聚合物在溶液及表面抗菌研究”,指明了人工合成抗菌肽的良好前景。来自江苏大学的潘国庆教授以“基于动态化学的智能生物界面为题”报告了其课题组基于可逆化学构建的对细胞可逆粘附与脱粘表面,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智能生物界面构建,并对大家最为感兴趣的分子印迹表面构建进行阐述。其产业化方向研究,即对钛基生物材料改性,促进骨细胞粘附增长也有长足进展,为骨组织重建修复提出了新的思维方向。

  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王怀雨研究院则着重对于生物材料表/界面功能构建进行了阐述和探索,其通过宏观手段等离子体浸没注入(PIII),对人工血管进行加工,以捕获内皮祖细胞进行体内组织构建,并通过对电容抗菌进行研发,在传统表面抗菌改性的方向旁,又开辟了新的道路。其后,来自南京大学的魏辉教授针对纳米酶进行的详尽的阐述和描述,来自南开大学的赵强教授则对生物活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在座学者们一同交流,受益良多。来自四川大学的赵伟峰副研究员生趣的展示了其在血液透析材料抗凝的研究成果,并迈向了产业化的第一步,着力于开发移动血液透析设备。来自香港大学的赵昕副研究员则讲述了Gel-MA 水凝胶在骨修复及受损皮肤修复上的巨大潜力。

参会老师合影

  本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促进了各学校之间青年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更加拓展了与会人员的视野,会后各位青年学者纷纷提议要共同构建交流合作平台,为中国生物医学材料领域注入新活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