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具有质轻、易结合皮肤、能承受力学变形等特点,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崭露头角。尤其是在生物传感器方面,已经成为心率、血压等涉及到身体健康生物信号监测的重要器件。问题在于,目前所采用的生物传感器,普遍需要使用外部供能驱动,极大地限制了柔性可穿戴优势的极致发挥。
有鉴于此,日本理化研究所Kenjiro Fukuda, Keisuke Tajima和Takao Someya等团队合作,发展了一种基于纳米图案化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自供能超柔性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心率的实时精准监测!
图1. 自供能超柔性生物传感器示意图
研究人员以经典的超薄聚对二甲苯作为基底,在此之上集成OPV(有机光伏器件)和OECTs(有机电化学晶体管)。聚对二甲苯是一种完全线性的高度结晶结构的材料,采用独特的真空气相沉积工艺制备,致密无针孔、透明无应力、不含助剂、不损伤工件、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和防护性,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潮、防霉、防腐、防盐雾涂层材料之一。
图2. 设计双栅格纳米图案的柔性OPV
在OPV制造工艺中,引入纳米图案化的ZnO结构,解决了柔性电子器件的两个老大难问题:
-
1) 纳米图案加速电子在OPV中的传递,实现OPV效率最大化,可大达到10.5%,是目前柔性电子器件中的最高值之一。
-
2)纳米图案削弱入射光的反射,确保器件性能不受光照角度的影响。
考虑到DVD碟片上有这种纳米图案来储存信息,研究人员就找了一块空白DVD,先将DVD上的纳米图案复制到柔性印章,然后通过软刻蚀技术在OPV上成功构造纳米图案。
力学变形导致电学性能不稳定,是柔性电子器件面临的普遍问题。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OPV的超薄特性将器件黏合在预拉伸的橡胶材料上。研究发现,器件不仅可以在应用在曲面,还能被拉伸2倍长度而不造成电学性能损失。即便是900圈拉伸松弛循环测试之后,器件效率仍可保留75%。
另外,这种OECTs可在1 V左右的低压条件下工作,OPV完全可满足功能要求,即便是在标准室内光照条件下。
图3. 力学性能测试
图4. 器件集成
小白鼠活体测试表明,在LED的连续光照下,器件可实现对心脏心率信号的实时精准监测,灵敏度是常规能源驱动的OECTs的3倍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外部功能之后,避免了外部连接导致的信号波动。
图5. 心脏信号监测
在全面实现柔性可穿戴集成之前,这项工作还面临2大问题:
1.电学信号的传递,仍然是采用传统的Si基硬质电子器件。
2.OPV自供能仅适用于小功率器件,高能耗器件无法使用。
总之,这项研究采用纳米图案化的超薄太阳能电池,实现了柔性可穿戴生物传感器进行自供能驱动,是近年来柔性可穿戴器件领域的里程碑之作,为柔性可穿戴器件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 西安交大张志成教授团队 Adv. Mater.: 在柔性压电聚合物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5-04-23
- 华工郭建华、蒋兴华团队 CEJ:具有优异吸波性能和红外/微波刺激响应形状记忆功能的自修复型FCIP/RGO/PUU柔性复合材料 2025-04-20
- 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课题组招收博士生(2025年入学)、师资博士后等 - 材料学、化学、高分子、物理、生物学、纺织与纤维、金属、计算模拟、电子信息等 2025-04-17
- 厦大廖新勤 AFM 后又发 AM : 章鱼触手启发的边缘智能触摸意图识别的传感器内自适应积分 2025-05-03
-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 Adv. Mater.:混合式3D打印剪切变硬弹性体,实现力学性能增强与智能可穿戴一体化设计 2025-04-28
- 告别“电线缠身”时代 - 清华大学任天令教授团队 Nat. Commun.:研发出可穿戴心电“电子纹身” 2025-04-08
- 微电子所罗庆/半导体所王丽丽 Adv. Mater.:基于铁电隧道结与生物传感器集成的人工神经系统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