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疗法目前已被视为癌症治疗的希望所在,肿瘤免疫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肿瘤免疫治疗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大部分实体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响应率异常低下。免疫治疗效果不足的原因错综复杂,而肿瘤缺乏免疫原性和随后的抗肿瘤免疫激活不足是一个关键原因,也就是“冷肿瘤”与“热肿瘤”的问题。
近日,中山大学帅心涛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朱康顺教授以及韩世松副研究员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撰写了长篇综述文章,就肿瘤免疫原性对免疫治疗的关键作用及其增强策略进行介绍,并着重总结了采用纳米药物手段增强肿瘤免疫原性,进而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策略和研究进展。
图1. 提高肿瘤免疫原性的方法策略。
在该论文中作者首先介绍了肿瘤免疫原性(tumor immunogenicity)的角色和来源,其与当下热门定义“冷肿瘤”、“热肿瘤”息息相关,高效的免疫治疗往往需要“热肿瘤”,也就是高免疫原性的肿瘤及其微环境。因此,为了实现更好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需要将免疫原性低的“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进一步地,作者介绍了提高肿瘤免疫原性的多种策略,而且把他们归结为了两类:一类是引入外源的免疫原性物质,主要指肿瘤疫苗;第二类是在肿瘤部位原位产生抗原,包括放疗、化疗、光动力疗法(PDT)、光热疗法(PTT)等多种方式,这些既是肿瘤治疗方式,又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死亡(ICD),产生肿瘤抗原,提高肿瘤免疫原性并激发肿瘤免疫响应。如图1。
随后,作者重点介绍了提高肿瘤免疫原性的纳米药物设计策略和最新研究进展。具体地,这部分按照肿瘤纳米疫苗、化疗相关纳米药物、放疗相关纳米药物、光动力光热治疗相关纳米药物、其它纳米药物以及多种治疗方式联用的纳米药物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各种纳米药物提高肿瘤免疫原性的设计策略,分析了其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原理和最终治疗效果。全文最后,作者对肿瘤免疫治疗纳米药物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重要参考性意见。
相关论文以“Nanomedicine-Boosting Tumor Immunogenicity for Enhanced Immunotherapy”为题近期在线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1, 2011171,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黄婧,广州医科大学杨斌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中山大学帅心涛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朱康顺教授、以及韩世松副研究员,本论文同时得到香港中文大学边黎明教授和Dexter Wong助理教授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011171
下载:Nanomedicine-Boosting Tumor Immunogenicity for Enhanced Immunotherapy
- 武汉大学张先正教授JACS:酶催化的三肽聚合反应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2021-03-31
- 四川大学高会乐教授课题组《Sci. Adv. 》:在肿瘤疫苗构建及靶向递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0-09-05
- 华中大杨光教授团队与阜外医院欧阳晨曦教授合作《Adv. Sci.》综述:纳米技术促进治疗性T细胞的基因和功能修饰用于肿瘤精准治疗 2020-03-20
- AFM:嘉兴二院陈刚主任等开发光控粒径可变纳米体系抑制骨肉瘤 2021-04-01
- ACCOUNTS CHEM RES 封面论文:“ 纳米-生物系统交互作用:从肿瘤纳米药物到癌症的早期诊断” 2021-02-02
- 中科大王育才/华南理工王均《Adv. Mater.》:主动调控纳米蛋白质冠实现肺炎的精准治疗 2020-12-18
- 四川大学高会乐教授课题组Small综述:以纳米疫苗为基础的增强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新策略 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