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陈英红教授团队《Nano Energy》: 基于可编程超材料设计的3D打印电子皮肤策略
2023-03-18 来源:高分子科技
传感器能源供给问题是未来发展多功能电子产品的技术瓶颈。压电材料可将环境中富余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使电子产品摆脱对传统电池的依赖,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支撑。然而受材料模量和复杂结构的几何约束限制,常规压电制件环境自适应能力差,受力塑性变形显著,严重制约其在可穿戴柔性电子领域发展。
近期,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英红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结合固相剪切碾磨和3D打印技术制备基于可编程机械超材料设计的聚偏氟乙烯(PVDF)基电子皮肤新策略。该工作研究了离子盐-蒙脱土(MMT)模板作用下PVDF电活性晶自组装行为,利用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取向技术剪切诱导MMT填料模板的定向排列,改善了复合材料压缩塑性形变,并实现平行于应力方向的界面锁定极化(图1)。进一步通过构建蛇形机械超材料单元的周期性排列结构以精准调控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结果表明超材料单元的侧向屈曲和扩张行为赋予了3D打印压电器件反常规的负泊松比力学特性,即器件在拉伸应变下横纵向同时发生膨胀,实现了压电器件对皮肤等复杂曲面的良好贴合和自适应,有望解决常规穿戴式传感器严重限制皮肤自由运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通过揭示器件受蛇形超材料单元操纵的机电耦合理论,开发了具备可编程设计、自决策等特性的先进压电纳米发电机(图2)。研制的超材料电子皮肤极大拓展了PVDF基压电材料的设计空间,展现了运动监测、手语传译等一系列智能可穿戴应用前景(图3)。
图1 3D打印PVDF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锁定极化可视化
图2 超材料压电器件展现高度可调谐的机电耦合特性
图3 电子皮肤智能传感应用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3.108303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东华大学朱美芳/成艳华团队 Nat. Commun.:3D打印高透明高隔热气凝胶 2025-09-05
- 暨大刘明贤教授团队 Bioact. Mater.: 纳米粘土增强的3D打印壳聚糖水凝胶用于止血与感染伤口修复 2025-08-28
- 四川大学宋飞教授/西南石油大学李东博士 Small:基于纤维素半互穿液晶网络的3D打印温度响应光子墨水 2025-08-18
- 南京大学成义祥教授 Angew:通过立体调控手性液晶共组装体实现可编程圆偏振电致发光 2025-09-05
- 浙工大吴化平教授团队 AFM: 磁性双稳态水凝胶表面动态可编程调控 2025-08-26
- 芬兰坦佩雷大学郭洪爽博士 Adv. Mater.: 探索集体行为 - 从智能材料到仿生设计 2025-05-04
- 东南大学缪昌文教授、佘伟教授团队 Sci. Adv.:水泥光热超材料给地球降温 202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