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王育才/蒋为团队《Nat. Nanotechnol.》:写进教科书级的发现,提出纳米药物肿瘤递送新理论
2023-09-15 来源:高分子科技
肿瘤血管是纳米药物进入肿瘤组织的主要途径,因此纳米药物的高效递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肿瘤血管系统。目前的研究范式主要基于1986年首次提出的“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EPR,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该理论认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屏障是纳米药物渗透到肿瘤组织的最后一道防线,纳米药物可以利用肿瘤血管的高渗透性来跨越这一屏障,从而直接进入肿瘤基质。然而,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结果均显示,纳米药物对肿瘤的递送效率仍然不尽如人意。某些研究数据甚至表明,纳米载体仅能将大约0.7%的药物有效递送至肿瘤组织。这一发现不禁引发了疑问:是否存在其他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机制,这些机制可能在非内皮细胞屏障层面阻碍了纳米药物的血管外渗透?
图1. 纳米颗粒在肿瘤血管外形成血池。
图2. 急性炎症诱导的血池喷发将“困住”的纳米颗粒释放到肿瘤间质中。
图3. 基底膜是阻止纳米颗粒进入肿瘤的屏障,通过急性炎症突破基底膜屏障,诱导火山式喷发。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3-01498-W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浙大申有青教授团队 Chem. Rev.:面向肿瘤异常微环境的纳米药物设计 2023-09-20
- 浙江大学陈圣福、白宏震和何奕团队 Adv.Mater.: 整合了临近纳米药物的肿瘤间质凝胶液化与双条件GD2靶向的精准安全化疗 2023-09-08
- 东华大学史向阳教授团队 Nano Today:简单组分树状大分子纳米药物通过抑制自噬进而放大肿瘤的光热/免疫联合治疗 2023-07-16
- 四川大学王云兵教授团队 Biomaterials:具有免疫逃逸功能的纳米载药涂层 2023-09-16
- 华南师大张振、浙理工李营战 ACS SCE:化害为利!牛粪中提取木质纤维素纳米颗粒为Pickering乳化剂制备相变微胶囊 2023-09-14
- 北化徐福建/赵娜娜教授团队 Nat. Commun.:靶向胞外聚合物基质的Janus纳米颗粒用于灵活清除耐药细菌生物膜 2023-08-26
- 澳门大学陈美婉教授团队 AM:GSH/pH双激活的交联氟化PEI介导内源性铁“去劫持”效应和“原位ROS放大”用于增强抗肿瘤治疗 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