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申有青教授团队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Chemical Reviews》发表题为《Tumor Abnormality-Oriented Nanomedicine Design》的综述文章,对肿瘤异常微环境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基于肿瘤异常微环境指导的纳米药物设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总结与展望(图1)。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申有青教授、周珠贤副教授和邵世群研究员,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周泉研究员和相佳佳研究员。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为论文第一单位。
图1 面向肿瘤异常微环境的纳米药物递送载体构建
纳米药物在未来肿瘤治疗中被寄予厚望。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其能显著降低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迄今为止,已有超过20种纳米药物被批准临床使用,且有多个纳米药物正在临床试验当中,但目前商品化的纳米药物在疗效上未有显著改善。因此,进一步提高疗效是目前抗肿瘤纳米药物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图3 部分肿瘤异常生理信号
图4 肿瘤靶向药物输送过程(CAPIR,Adv. Mater. 2017, 29, 1606628)
从上述肿瘤靶向输送过程的复杂性可以看到,结构和功能简单的纳米药物无法完成这一CAPIR过程、难以获得高的疗效。因此研究者们往往通过集成各功能基元于一体,获得多功能的纳米药物以提升其递送效率,但这种多基元集成(All-into-One)的纳米药物,基本上都会面临着制造过程质控困难、体内命运和ADME难以表征清楚的困境,临床转化往往困难重重,极大程度上束缚了纳米药物的发展。因此,研究者们一直幻想着用最简单的设计来获得既高疗效又方便临床转化的纳米药物。
图7 基于氮氧化物的One-for-All递送策略(Nat Biomed Eng 5, 1019–1037 (2021))
论文信息: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rev.3c00062
- 中科大王育才/蒋为团队 Nat. Biomed. Eng.: 利用一氧化氮(NO)突破肿瘤血管基底膜屏障,增强纳米药物瘤内递送 2025-05-03
- 川大李旭东/陈君泽、港城大谭超良团队 Adv. Mater.: 多酚-氨基酸缩合物库用于超高载药量纳米药物的高通量连续流生产 2025-02-12
- 天工大高辉/李晓晖团队 Acta Biomater.:二甲双胍多功能纳米药物克服具核梭杆菌介导的结直肠癌化疗耐药与免疫抑制 2025-02-11
- 苏大刘庄/杨光保教授团队招聘博士后 - 材料合成、纳米医学(肿瘤诊疗、药物递送、免疫治疗等) 2025-04-29
- 四川大学杨佼佼/熊燕/李继遥 Acta Biomater.: 用于减轻化脓性关节炎影像学和病理学损伤的原位双靶向药物递送系统 2025-02-15
- 东华大学史向阳教授团队 Nano Today:基于含磷树状大分子的药物递送系统协同增强自噬、抗炎和抗氧化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