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四川大学王延青 Carbon:通过原位生成模板法调控胶原纤维衍生碳的结构以实现快速的钠储存
2023-12-03  来源:高分子科技

  近年来,太阳能、风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显著增加,凸显了这些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能源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些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提高电能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将它们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储能装置中,这促进了锂离子电池(LIB)的发展。尽管LIB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但有限的锂资源限制了其在大规模电能存储系统领域的广泛使用。钠离子电池(SIB)由于成本低、钠储量丰富以及性质LIB相似,已成为一种有潜力的LIB替代品。尽管如此,SIB面临着低能量密度、低功率密度和差循环稳定性等挑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碳材料具有低成本、无毒性和高化学稳定性的特点,使其成为SIB最有潜力的负极材料。然而,石墨难以在碳酸酯基电解质中嵌钠。硬碳由于具有多种储钠机理,如吸附、插层和填充孔,表现出优异的储钠能力。虽然硬碳负极已经实现产业化,但是其存在制备温度高、产率低、倍率性能差等缺点。多孔碳具有宽的碳层间距,多种多样的微观结构,高的孔隙含量、比表面积、缺陷/活性位点含量——能够有效提高其对Na+的吸附,加快Na+的传输动力学。多孔碳作为SIB负极的优势有:(1)极化较低,说明多孔碳基SIB的能量转换效率较高;(2)比容量较高(>300 mAh g?1),说明多孔碳基SIB的质量能量密度较高;(3)循环性能较好,说明多孔碳基SIB的寿命长、可靠性和经济性较高。


  基于此,四川大学王延青特聘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Carbon上发表题为Regulation of Collagen-derived Carbon Material Structures through in-situ Precipitation Templating for Fast Sodium Storage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研究中,他们以胶原纤维为前体,原位生成的Mg(OH)2为模板,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制备具有精细结构的多孔碳。小尺寸的Mg(OH)2促进了介孔的形成,增强了Na+的扩散动力学。胶原纤维前驱体含有丰富的NS元素,有利于形成NS双掺杂多孔碳。利用快速电荷转移促进的Na+吸附机理,合成的多孔碳负极在醚基电解质中表现出优异的SIB性能:在0.05 A g-1下的比容量为459 mAh g-1,在50 A g-1下的比容量为125 mAh g-1;在10 A g-1下循环5000圈后,比容量为128 mAh g-1,平均库仑效率约为99%,每圈循环的衰变率为0.0072%。与Na3V2(PO4)3正极相结合,所制备的全电池在0.2 A g-1下表现出290 mAh g-1的高比容量,初始库仑效率为75.6%。这些发现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和先进SIB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实用的策略。


本文要点


要点一:原位模板一步碳化法合成胶原纤维衍生多孔碳


  由胶原纤维衍生的多孔碳是通过简单有效的原位模板一步碳化法制备得到的(图1)。所得碳材料以皮革用胶原纤维(C)为前驱体、原位生长得到的氢氧化镁(M)和对应生成的氯化钾(K)为模板,并将其命名为CMK-x,其中x为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胶原纤维是主要由胶原蛋白构成的束状纤维,含有甘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等氨基酸,含有大量的N元素和少量S元素。首先,使用KOH溶液可将纤维状的胶原水解为更小的片段以使胶原充分溶于水中。再以一定速率滴加MgCl2溶液发生复分解,Mg2+与溶液中的OH-结合在溶解的胶原分子链上原位生长Mg(OH)2沉淀,这种原位生长得到的模板具有更小的尺寸。复分解还生成了溶解在水中的KCl,干燥后可以同样作为模板。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悬浮液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后煅烧。胶原在高温下逐渐碳化附着在模板表面,形成了含大量孔隙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孔径大小与模板尺寸相关。由于碳源本身含有丰富的杂原子,因此这种原位掺杂得到的多孔碳具有更高含量的掺杂元素。经过盐酸清洗后,包裹在碳材料中的MgOKCl被充分分离,从而得到了蜂巢状的多孔碳。碳材料基体中均匀分布着ONS三种掺杂原子,提供了更多的离子吸附位点,有利于Na+的储存。 


1:胶原纤维衍生多孔碳制备示意图


要点二:胶原纤维衍生多孔碳的形貌结构分析


  CMK700-3CMPK700-3C700的形态结构如图2所示。可以观察到,CMK700-3CMPK700-3都表现出较小的碎片颗粒尺寸(<10μm),而C700的表现出较大的体积(图2a-c)。在更高的放大倍率下,CMK700-3显示出粗糙的表面,而CMPK700-3的更多表面看起来是光滑的,C700显示出相对完整的表面,这可能阻碍了Na+向碳基体中的扩散。CMK700-3的内部结构是由相互连接的中孔和大孔组成,即分级多孔结构(图2g)。相比之下,CMPK700-3具有更大尺寸的孔,并且孔边缘周围的碳层被更清楚地定义(图2h)。另一方面,C700表现出卷曲和堆叠的碳层,在碳基体中没有明显的孔结构(图2i)。EDS分析显示,CMK700-3含有均匀分布的ONS杂原子,可以提供许多有利于Na+存储的活性位点(图2j-m)。 


2adCMK700-3beCMPK700-3cfC700SEM图像。g) CMK700-3hCMPK700-3iC700TEM图像。j-mCMK700-3EDS图像。


要点三:胶原纤维衍生多孔碳的理化性质分析


  根据XRD分析,所有样品在约25°002)和44°100)处表现出两个宽的衍射峰。在模板存在的情况下,峰宽程度略有增加(图3a)。石墨畴尺寸(La)和厚度(Lc)通过Debye-Scherrer方程来计算。C700表现出最大的石墨畴厚度(Lc=0.934 nm),但石墨畴尺寸最小(La=1.487 nm)。在煅烧过程中,添加模板有助于碳层的横向重排和生长,导致石墨畴的厚度减小,其尺寸增加,这归因于较大碳层的阻碍平行堆叠和畴内碳层(N)的平均数量减少。具有光滑界面的Mg(OH)2纳米颗粒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效果。拉曼光谱显示(图3b),三组样品都表现出相同的D峰(与缺陷碳有关)和G峰(与石墨碳有关)。拟合后,得到CMK700-3CMPK700-3C700ID/IG强度比分别为2.021.801.73,说明了模板的存在,增加了碳材料的缺陷,这是因为原位生成的模板吸附在胶原纤维分子链的一端,对碳材料中缺陷的形成影响最大。 


3CMK700-3CMPK700-3C700a) XRD图谱,b)拉曼光谱,cXPS光谱,dN2吸附-解吸等温线以及e)孔径分布(PSD)曲线。CMK700-3fC 1sgO 1shN 1siS 2p高分辨率XPS光谱。


  此外,CMK700-3CMPK700-3C700XPS光谱显示出C 1sO 1sN 1s的不同峰,而S 2p峰由于其低强度而不显著(图3c)。由于原位掺杂,碳材料含有丰富的ON原子以及少量的S原子。CMK700-3C 1s光谱可以拟合出位于284.6285.3286.5288.9 eV处的四个峰,分别对应碳材料中的C=CC-CC-OC=O键(图3f)。O 1s光谱可以拟合出位于530.5531.9533.3 eV处的三个峰,分别对应C=OC-OCOOH键,其中C=OCOOH含有碳氧双键,可以对Na+存储作出显著贡献(图3g)。N 1s光谱可以拟合出位于398.1400.3403.3 eV处的三个峰,分别对应吡啶-N、吡咯-N和石墨-N,其中吡啶-N和吡咯-N有利于表面诱导电容性储钠过程,而石墨-N有助于增强碳材料的导电性,进而实现快速电化学动力学(图3h)。S 2p光谱可以拟合出位于163.6164.9168.3 eV处的三个峰,分别对应S-SS-CS=O键,其中硫原子不仅增加了Na+存储的活性位点,还扩展了碳层,进而促进了Na+储存(图3i)。


  根据BET分析,CMK700-3样品的N2等温线类似于II型和H3型磁滞回线,其中曲线在低压下接近y轴,并在中高压范围内开始上升(图3d)。CMPK700-3的等温线形状更类似于I型和H4型磁滞回线,而C700缺乏显著的孔结构,在N2等温线中表现出与x轴紧密相连的直线(图3d)。孔径分布表明,CMK700-3具有大量的微孔和中孔结构(图3e)。


  CMPK700-3的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贡献,而中孔对比表面积的贡献很小(图3e)。CMPK700-3C700的比表面积分别为392.992.82 m2 g-1,远低于CMK700-3799.34 m2 g-1。因此,原位生成的具有较小尺寸的Mg(OH)2可以导致较小孔径和较大比表面积的多孔碳材料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微孔可以储存Na+以贡献容量,中孔可以缩短Na+的传输距离以加速动力学,大孔可以作为Na+缓冲储层。


要点四:胶原纤维衍生多孔碳在醚基电解质中的电化学性能 


4a)倍率性能。bCMK700-3的恒电流充放电(GCD)曲线。cNyquist曲线。d)循环伏安曲线(CV)。eCMK700-3与最近报道的碳材料的倍率性能比较。fCMK700-3的超高倍率性能以及在10 A g-1下的循环性能。


  以CMK700-3CMPK700-3C700为工作电极,钠金属箔为对电极,在醚基电解质中组装了半电池用于SIB性能测试。在三种碳材料中,CMK700-30.050.10.20.51234510 A g-1下分别表现出459421416402370341314293277236 mAh g-1的最高比容量(图4a)。相应的充放电曲线如图4b所示。使用Mg(OH)2纳米颗粒作为模板获得的具有较大孔隙的CMPK700-3,由于其较小的比表面积和较少暴露的储能位点,表现出较低的比容量。同时,具有较长Na+扩散路径的C700的比容量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快速衰减。CMK700-3在高频下的电化学阻抗谱(EIS)中表现出最小的半圆(Rct=6.4 Ω),表明界面处的电荷转移电阻最低,有利于高倍率下的快速充放电(图4c)。


  CMK700-3CV曲线显示出最强的阳极峰和阴极峰,其特征是在0.01 V附近有一个尖锐的阴极峰,表明Na+嵌入碳材料基体,在2.0-2.5 V左右有一个加宽的阳极峰,表明了Na+在缺陷/杂原子附近的脱附,这是由于NS原子的含量较高(图4d)。CMPK700-3具有较大的孔和较小的比表面积,表现出较低的阳极峰。同时,C700由于没有引入用于造孔的模板,在CV曲线中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吸附峰。CMK700-3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在20304050 A g-1的较高电流密度下分别具有183158133125 mAh g-1的高比容量(图4f)。此外,CMK700-3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10 A g-1下循环5000次后,还能保持128 mAh g-1的可逆容量,每次循环的衰减率仅为0.0072%。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性能超过了许多最近报道的碳材料(图4e)。


要点五:CMK700-3在醚/酯基电解质中的SIB/动力学性能


  具有大量孔隙的多孔碳负极倾向于在表面消耗大量电解质和Na+,导致初始库仑效率(ICE)和可逆容量降低。这种情况可归因于电解质和Na+形成的Na+溶剂化络合物,它们在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过程中充当前驱体。然而,不同的电解质组合物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特别是在常用的酯基和醚基溶剂之间。为了与DEGDME(醚)基电解质进行比较分析,他们还在EC/DEC(酯)基电解质中对CMK700-3进行了电化学测试。在酯基电解质中,观察到CMK700-30.050.10.20.51234510 A g-1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373270226192168150138129124106 mAh g-1。与醚基电解质中的放电比电容量相比,其值显著较低(图5a)。在两种电解质中的循环性能如图5b所示。CMK700-3在醚基电解质中表现出超高的稳定性,即在循环6000次后,也能维持129 mAh g-1的可逆放电比容量,每次循环的衰减率仅为0.0085%。相反,CMK700-3在酯基电解质中表现出较低的循环稳定性,在循环6000次后,还剩50 mAh g-1的较低可逆放电比容量。EIS测试表明(图5c),CMK700-3在酯基电解质中高频下显示出较大的半圆形状,其Rct值为461Ω,比醚基电解质高两个数量级,表明在酯基电解质中,电解质和碳材料之间的界面处具有显著的电荷转移电阻。 


5CMK700-3在醚基和酯基电解质中的a)倍率性能、b)循环稳定性和cNyquist图对比。醚基电解质:d)初始三圈GCD曲线,e)初始三圈CV曲线,f)扫描速率为0.2-1 mV s-1CV曲线,g)电容和扩散贡献的比率,hlog (i)-log (v)曲线,以及i)恒电流间歇滴定(GITT)曲线。酯基电解质:d’)初始三圈GCD曲线,e’)初始三圈CV曲线,f’)扫描速率为0.2-1 mV s-1CV曲线,g’)电容和扩散贡献的比率,h’log (i)-log (v),以及i’)恒电流间歇滴定(GITT)曲线。


  为了进一步研究CMK700-3在两种电解质中的不同电化学行为,他们分别绘制了其在醚/酯基电解质中初始三圈的GCD曲线。在醚基电解质中,CMK700-3所有的放电曲线都显示出相似的形状,其ICE87.7%(图5d)。而在酯基电解质中,CMK700-3的首圈放电曲线和第2/3圈放电曲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图5d''):首圈放电曲线在1 V以下呈现出明显的放电平台(碳材料表面上SEI层的形成),第2/3圈放电曲线没有。上述结果表明,在酯基电解质中,SEI层的形成过程更长,导致了钠盐和溶剂的大量消耗。因此,其ICE仅为17.7%CV测试同样证明了上述过程(图5e, e’)。在酯基电解质中,首圈CV曲线在0.3 V附近出现明显的氧化还原峰;而在醚基电解质中,首圈CV曲线在0.5 V附近观察到更平缓的氧化还原峰。因此,与醚基电解质相比,在酯基电解质中,SEI层的形成过程较长,电解质消耗更多,导致形成的SEI层较厚,阻碍Na+从界面扩散到碳基质中CMK700-3在醚/酯基电解质中不同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显示(图5f, f''),其在醚基电解质中表现出更相似的峰形状/位置,表明其具有更低的极化、更高的稳定性、更好的相容性和更快的Na+储存/提取过程。CMK700-3在醚基电解质中,0.20.40.60.81.0 mV s-1扫描速率下的电容型贡献分别为88.9%91.3%94.0%94.5%94.8%,说明其电容型贡献占主导,具有较快的Na+传输动力学(图5g)。相反,CMK700-3在酯基电解质中,0.20.40.60.81.0 mV s-1扫描速率下的电容型贡献分别为40.9%48.3%52.8%57.6%61.1%,均低于醚基电解质,表明具有较慢的Na+传输动力学(图5g’)。


  根据CV曲线计算出CMK700-3b值在醚基电解质中接近1——电容控制容量(快速动力学),而在酯基电解质中则接近0.5——扩散控制容量(缓慢动力学),证实了醚基电解质具有更快的Na+储存动力学(图5hh'')。CMK700-3在醚/酯基电解质中的恒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曲线如图5i5i’所示。脉冲电流密度为0.05 A g-1,脉冲时间为30 min,弛豫时间为1 h。在醚基电解质中,Na+扩散系数(Dether)范围为10-810-10 cm2 s-1,平均Dether值为1.29×10-9 cm2 s-1。在酯基电解质中,Na+扩散系数(Dester)范围为10-810-12 cm2 s-1,平均Dester值为2.91×10-10 cm2 s-1CMK700-3在酯基电解质中较小的Na+扩散系数表明,较厚的SEI层使得Na+的扩散路径较长,影响了其表面电荷转移。上述测试结果表明,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多孔碳材料适合与醚基电解质一起使用,进而获得高的可逆容量(ICE)和Na+传输动力学。


要点六:CMK700-3的储钠机理 


6CMK700-3电极的a)在0.05 A g-1下醚基电解质中的放电/充电曲线,b)非原位XRD图谱和c)非原位拉曼光谱;d)理论模拟Na+在空位、S掺杂和N/S共掺杂上的吸附以及相应吸附能。


  非原位测试前,在负极的制备过程中,将CMK700-3PVDF粘合剂均匀混合,并沉积在不锈钢箔上;故意排除导电炭黑,以避免干扰CMK700-3结构中储位点的分析。在特定电压下对CMK700-3进行了非原位表征,包括静置、放电到1/0.5/0.01 V、充电到1/2/3 V(图6a)。非原位XRD图谱显示,在放电过程中,CMK700-3002峰轻微向左移动,而在充电至3 V时回到原位,表明在充放电过程中,钠少量嵌入CMK700-3碳层的石墨畴中(图6b)。在39°200)和56°220)处的两个峰与NaF有关(PDF#36-1455),而NaFSEI层的无机成分。众所周知,NaFSEI层薄且稳定,并且提供低的扩散活化能(100-150 meV),这有利于Na+传输动力学和ICE。非原位拉曼光谱显示,ID/IG值在放电期间从1 V1.87降低到0.01 V1.79,而在充电期间(3 V)增加到1.98,接近原始状态下的1.95(图6c)。上述结果说明了CMK700-3的缺陷对Na+的可逆吸附/脱附。


  为了全面了解缺陷和杂原子对Na+的吸附行为,他们采用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碳层表面缺陷、S掺杂和N/S共掺杂与Na+之间的相互作用(图6d)。缺陷、S掺杂和N/S共掺杂对Na+的吸附能分别为-3.01-4.37-4.76 eV,表明缺陷和杂原子掺杂都有助于增强对Na+的吸附,其中N/S共掺杂与Na+的相互作用最强。


  总之,在醚基电解质中CMK700-3获得优异SIB性能的原因如下:(1)从CMK700-3的结构来说,分级多孔结构可以提高Na+的传输、储存和结构稳定性;N/S共掺杂可以增加润湿性、碳层间距和缺陷,促进Na+的储存;(2)从醚基电解质来说,它具有低Rct、高电容贡献和Dether以及高质量且薄的NaFSEI层,这些特点主导了Na+存储动力学,决定了SIB的倍率性能。


要点七:CMK700-3的全电池性能 


7aCMK//NVP全电池示意图。b0.2 mV s-1下的CV曲线。c)电压分布曲线。dCMK//NVP与文献对比。eCMK//NVP的循环性能;插图:CMK//NVP可以点亮LED灯泡。

  为了展示碳材料的实际应用前景,他们CMK700-3为负极,Na3V2(PO4)3NVP)为正极,在醚基电解质中组装了CMK//NVP全电池,如图7a所示。全电池在1-3.6 V的电压范围内运行,负极和正极的质量比为1:4CMK//NVP全电池的CV曲线表明,负极和正极都参与了Na+存储过程(图7b)。在0.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全电池表现出290 mAh g-1的高比容量(基于负极质量)以及75.6%ICE(图7c)。全电池的倍率性能也很显著(图7c在电流密度为0.51234510 A g-1时的比容量分别为243215194181173165139 mAh g-1(基于负极质量)。此外,基于负极和正极的总活性质量计算,得到该全电池在11528556911611744232628975401 W kg-1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分别为15212711210396928869 Wh kg-1(图7d)。


  此外,全电池在5 A g-1下循环1000次后,还有111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和77.1%的容量保持率,平均库仑效率为98%(图7e)。同时,该全电池还可以点亮LED灯泡(图7e插图)。上述结果强调了基于碳材料的装置在储能系统中的实际可行性和潜在应用。


结论


  总之,他们提出了一种以胶原纤维为前驱体,原位生成的Mg(OH)2沉淀物为模板,通过一步碳化制备多孔碳的简单有效方法。基于上述方法,他们合成了具有互连介孔结构的N/S共掺杂多孔碳材料CMK700-3CMK700-3在醚基电解质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获得459 mAh g-1的高比容量即使在50 A g-1的超高电流密度下也能保持125 mAh g-1的高比容量。在10 A g-1下循环5000次后,可逆放电容量达到128 mAh g-1,平均库仑效率约为99%,每次循环的衰减率为0.0072%。然而,在酯基电解质中,由于SEI的过度形成、电解质和Na+的显著消耗,CMK700-3负极具有低的ICE和差的可逆容量。Na+储存机理分析和DFT计算表明,N/S共掺杂有助于电容吸附机理,醚基电解质有助于实现快速的Na+储存动力学。CMK//NVP全电池具有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表明电容吸附机理和醚基电解质十分具有发展潜力。


  文章第一作者是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郭明易博士研究生张浩。文章通讯作者是延青特聘研究员。


  文   Regulation of collagen-derived carbon material structures through in-situ precipitation templating for fast sodium storage

  https://doi.org/10.1016/j.carbon.2023.118631


通讯作者简介


  王延青特聘研究员简介:四川大学特聘研究员,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特聘专家,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特聘专家,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日本政府高端引进外国人(日本高度人才1号)。入选四川大学双百人才工程计划(2019-2023),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15-2017)。2019年加入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材系独立开展研究工作,成立先进碳与能源材料应用研究室。主要从事超长碳纳米管的单分散原理、碳基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能源、环境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超长碳纳米管在非/弱极性有机体系的分散研究、新型高倍率快充锂电池导电剂、低温锂电池负极、钠电池硬碳负极、电磁屏蔽/吸波材料、超级电容器、碳基导热/散热材料、柔性显示材料、先进高分子功能材料等,在Advanced ScienceCarbon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mallJ Mater Chem A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中国专利优秀奖、山东省专利奖、四川省特聘专家、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创业领军人才、JSPS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奖励、北海道大学私费外国人留学生特待制度、四川大学优秀科技人才奖、盐都特聘专家等。


  课题组主页:https://www.x-mol.com/groups/wangyanqing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