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福建物构所黄伟国课题组 Adv. Mater.:通过多米诺效应触发的发射实现非共轭聚合物的全彩发光
2025-11-12  来源:高分子科技

  非共轭聚合物通常不发光,因为它们的能隙很宽、对光的吸收也很弱。不过,如果能让这些非共轭(生物)聚合物发出可调控的光、并具备动态响应能力,它们就能在疾病诊断、信息保护等领域大显身手。传统做法往往需要严苛的反应条件,还会产生副产物,甚至破坏原有聚合物的结构。在这项工作中,黄伟国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点亮非发光聚合物的新策略。研究者搭建了一个超分子多米诺模型,由一个荧光团(多米诺的触发)和多条不发光的聚合物链(多米诺骨牌)随机组成。聚合物链上未饱和侧基之间的空间共轭,使电子能够更高效地离域,从而缩小能隙。当在聚合物体系中加入微量荧光团后,荧光团和聚合物之间会发生电荷转移,产生比原荧光团更强、更红移的新发射。更有意思的是,聚合物浓度越高,这种红移的光越明显,就像多米诺骨牌被放大触发一样。此外,通过调节荧光团结构、聚合物分子量和化学结构,发射波长也能轻松调控。该策略为规模化、低成本制备荧光材料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并在成像、传感和数据保护等领域展现出广泛潜力。


  2025年11月10日,相关研究以Lighting Up the Non-conjugated Polymers in Full Color via Domino-Effect Triggered Emission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多米诺效应触发发光(DTE):让非共轭聚合物熠熠生辉


  你能想象吗?原本“死气沉沉”的透明塑料,忽然被点亮成蓝的、绿的、红的,甚至白的。而且只用加“一点点”特殊分子,就能让它从不发光变成“全彩发射”。这可不是魔术,而是黄伟国团队提出的一种全新策略多米诺效应触发发Domino-effect Triggered Emission, DTEFigure 2



1. 传统点亮方法与本方法在非共轭聚合物点亮方面的比较



2. 多米诺效应触发发射。(a-b)多米诺骨牌触发器(PCZ-1)、多米诺骨牌(pPFPA)和重复单元上的红移发射示意图


  在这个策略中,荧光分子就像多米诺骨牌的触发器,而多条原本不发光的非共轭聚合物链则是被依次推倒的骨牌。聚合物链上的未饱和侧基在空间中形成“隐形共轭通道”,让电子能够自由运动,从而缩小能隙。当在聚合物体系中加入极少量(ppm级)的荧光团时,荧光团与聚合物之间发生电荷转移,产生比原荧光团更强、更红移的发光。聚合物浓度越高,这种红移信号越明显,就像一连串骨牌被连续推倒一样,形成明显的信号放大效应,这与传统多米诺效应非常相似,具体如下:


  触发PCZ-1荧光分子充当分子触发器,相当于推倒第一块骨牌。


  骨牌序列:聚合物的重复单元像精确排列的多米诺,邻近单元间通过空间共轭。


  级联放大:触发后,电荷转移依次在聚合物链上展开,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最终放大红移荧光信号。


  浓度效应:随着聚合物重复单元数量增加,信号放大效应更加明显,仿佛多米诺链式反应逐步推进。


  因此,团队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多米诺效应触发发光(DTE


  这种信号放大的关键在于:


  1.荧光团与聚合物之间的极性–π相互作用


  2.随后的电荷传递,形成级联放大的红移发光信号。


  相比之下,普通荧光团和非共轭聚合物混合,并不会产生这种新发光。聚合物的环境极性也不是主因,真正点亮材料的是这条电荷传递的连锁反应


  更亮眼的是,这种策略带来了三大突破:非共轭聚合物能在溶液和固体中实现全彩发光,颜色可调,还能动态响应环境Figure 3);甚至只加入几种蓝光荧光团,就能调出包括“白光”在内的各种颜色,完全不需要传统 RGB 组合(Figure 4);发光的强度、颜色、偏振、寿命等全都能通过改变聚合物的分子量、结构或拓扑来“按需定做”;适用范围非常广:丙烯酸酯、聚酯、聚酰胺、聚噁唑啉等几乎各种常见聚合物都能“被点亮”。


  这些结果还带来了三个重要发现:


  只需加入极微量(ppm级)的荧光分子,就能让原本不发光的聚合物亮起来,而且颜色还能随意调;全程不需要特殊官能团,也不用经历苛刻的化学反应,非常容易放大、加工、应用;荧光分子结构哪怕只改动一点点,聚合物的发光行为也会随之改变。这说明这套策略非常稳健,具有优异的可控性。聚合物本身的分子量、结构组成以及拓扑,会大幅影响最终的发光特征。换句话说,发光颜色和强度不仅由荧光分子说了算,聚合物也能“调色”。


  凭借这套多米诺式的发光机制,作者成功打造出一类可编程、多功能的非共轭发光材料,它们在光学传感、数据加密、智能胶黏剂等领域都展现出巨大潜力。也许下一次你看到一块不起眼的塑料发出五彩光芒,它就是被“多米诺”点亮的。



3。荧光团和聚合物的化学结构。(a) PCZ-1(b) PTA(c) PCZ-DA(d) PCZ-2(e) PB的单晶结构。(f) PCZ-3dft优化结构。(g)用于对照实验的传统荧光团,包括吖啶酮、菲和芘。(h)聚合物结构示意图。



4. 荧光团在溶液、固体和聚合物基质中的基本光物理特性。(a)溶液和(b)固体中PCZ-1PTAPCZ-DAPCZ-2PCZ-3PB的归一化荧光发射光谱。插图:紫外光下荧光团的荧光照片(从左至右:PCZ-1PTAPCZ-DAPCZ-2PCZ-3PB)。(c)溶液和固体状态下荧光团的CIE色度图。(d) PCZ-1(e) PTA(f) PCZ-DA(g) PCZ-2(h) PCZ-3(i) PBpPFPA浓度的归一化发射变化(j)溶液和(k)固态下与pPFPA混合的6个荧光团的最大红移发射光谱均归一化,并分别得到(l)对应的CIE色度图。插pPFPA浓度下紫外光下荧光团的荧光照片。



5. DTE魔术调色板。(a)混色原理图。上:常规RGB颜色模型,下:新RGB颜色模型。(b)不同颜色混合的荧光光谱及其相应的视觉表示,分别包括红、绿、蓝、黄、青、紫、白。(c)本研究得到的关键颜色(R, G, B, Y, C, P, W)的CIE坐标。(d)基于荧光颜色变化的多输入”“逻辑门原理图。(e)逻辑门真值表,显示不同输入(ABCD)对应的输出。(f)解密序列“ABCD”(g) “BCDA”,以及相应的输出



6. DTE荧光团的应用。(a)光聚合前驱体的组成。(b)基于DTE打印示意图。(c)打印3D打印示意图。(d)使用不同DTE荧光团打印的蝴蝶模型。(e)使用不同荧光团打印的数模型。(f) 使用多个荧光团打印蜂窝模型,实现多色荧光。(g)粘剂成分和荧光颜色随刚性变化。(h)胶,插图显示光粘剂的荧光颜色(i)拉伸试验示意图(j)绿色荧光强度与光剂粘附强度的相关性。365 nm: 50.0 mW cm-2


  结论


  总而言之,黄伟国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多米诺效应触发发光策略,让原本不发光的非共轭聚合物,被轻轻一推就亮了起来,而且还能在溶液和固体中实现光谱发射。这套方法以菲啶类荧光团作为启动键,多条非共轭聚合物链作为一串多米诺骨牌。只需往聚合物里加入极微量(ppm级)的荧光团,就能激发荧光团和聚合物之间的电荷转移,产生明显红移、完全不同于原荧光团本身的新发射。更有意思的是,只要把多种蓝光荧光团一起引入,就能轻松调出从蓝到红甚至纯白光的全色域发光,而不需要传统 RGB 三色组合。此外,通过调控聚合物的分子量、单体结构和链拓扑,发光特性可以被精准调节,甚至按需编程。这一独特的优势,使得这种体系在多输入逻辑门、3D全彩荧光打印、智能粘合剂、艺术设计、智能显示和安全数据加密等领域都展现出极高的应用潜力。


  一句话总结:这是一种能让普通聚合物熠熠生辉的发光新策略,简单、可调、可扩展,应用前景相当亮眼。


  原文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510125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