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实力如何稳步发展更上一层楼
2010-02-09  来源:中国教育报

 
    记者:高校科技实力的提升与我们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这一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李志民: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科研水平高,科技实力的提升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内容。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有世界一流的教授,其不仅要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有声音,还要作特邀报告;不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要发文章,还要做编委、主编,起码是审稿人;不仅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有位置,当理事,还要做理事长,当轮值主席;不仅在国际科技奖励中有名次,还要做主要完成人。同样,建设国内一流大学也要有国内一流的教授,即能够在国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在国内学术期刊做主编,在国内学术组织内当理事长,在国家三大奖、教育部科技奖项目中是主要完成人。
 
    记者:一流教授是否已经在国内高校中出现?
 
    李志民:用上述世界一流教授的四条标准衡量,国内高校中已有个别教授能够达到。已达到上述四条标准中三条的教授,在第一批进入“985工程”的高校中,大约已占到教授总数的百分之七八。事实上,我国一流大学的一些教授是有实力和潜力的,只是我们的评价没有从这些方面去引导,造成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科技界的话语权偏低。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进资源配置机制
 
    记者:如何使已取得的成果更好地发挥效益?高校科研队伍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调整方向,根据国情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志民:除了与企业结合,转化为生产力以外,高校更要注重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教授要把新取得的研究成果写进教材,不仅使自己科研团队内的研究生受益,还要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再有就是我们使用国内的研发经费,取得的科研成果首先应该使国内同行受益,至少论文在投给国际期刊的同时也要在国内发表。
 
    我们对于高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比例高这一情况的另一面也要作出分析。高校获得技术发明奖的数量多于企业,高校获得的授权发明专利占国内发明专利总量的比例高于欧美高校同类比例,说明我们离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国家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高校有责任加强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高校要根据自身学科专长明确分工,集中力量用好资源;研发力量强的高校也要在鼓励自由探索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瞄准国家目标,组织力量解决国家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高校科研队伍还要提高收集、使用科技发展信息的能力,加强科技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
 
    经过近30年的重点建设和发展,我国一批高校的科研能力显著提升,科研条件今非昔比,人才向优势学科聚拢,我们要建立起与外界平等交流的自信心。同时,要力戒盲目自大,必须牢记我们与科技强国的差距,我们的科研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我们现阶段在世界上的科技成就与我国庞大的人口不成比例,与我国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也不相适应。提倡学术自尊,要弘扬科学精神,严格学术规范,营造实事求是、尊重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民主氛围,给年轻人以话语权,为新人成长拓展空间。
 
    高校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也离不开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面对高校科研实力的稳步提升,我们还应继续深化国家科技体制的改革,改进资源配置机制,允许高校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参与竞争,获得应有的资源和机会。同时,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既出成果又出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