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中国高教的软肋在于高端人才培养
2010-11-0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10月30日在2010中国国际人次交流大会上表示,中国高等教育最大进步是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但软肋在于高端型人才培养。
 
章必功教授在演讲时说,他认为国内人才应该分三种:一种是普通型人才;一种是骨干型人才;一种是顶尖型人才。
 
他认为目前中国不少地方的人才市场,其实都是就业市场,或者叫求职市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择人才的市场,且其总体状况是偏才不遇、高才难求、中才不愁、一般人才是挤破头,这种状况和中国高等院校是恰好相符的。
 
他说,中国这么多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非常好一般型人才和大量的非常好的骨干型人才,而它的软肋在于它的高端型人才、尖端型人才的培养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它有缺陷。他说,这也就是钱学森先生临走时说的那句话,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人才,即最高端的人才。
 
章必功说,这其中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比如专业选择。中国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是相当不自由的。高考场上它只给你一次机会,它是靠那个分数从高到低分配你到哪个专业,所以你这个小孩在那个专业天分再高,分数进不去,它就是进不去。专业选择,扼杀了不少有天分的人。所以,深圳大学去年为了弥补高考缺陷,设置了一个新生入学转专业考试,来弥补高考的局限,专业选择的局限。
 
章必功说,其次,中国大学学生的集体住宿制度,对于培养高端人才极为不利。国内的大学学生宿舍,深大算是好的了,四人一间。内地是八人一间,有一个人翻个身可能会影响到另外7个人的神经。有的学生可以学到2点,早晨起来还是精神抖擞。可集体住宿制度要求晚上要11点关灯,图书馆必须11点关灯,学校把所有学生都看在眼皮底下,吃饭睡觉都管在底下,都是规定性动作,不鼓励自选性动作。
 
因此,章必功说,在一般型人才和骨干型人才培养上,中国高等教育一点问题都没有,有问题的是在高端人才培养上,确实需要打造一艘很好的船,确实需要几根很好的浆,然后优秀选手上去才能划的快,否则再优秀的选手也划不成。
 
他说,中国高等教育搞了五、六十年,它的最大进步是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这是非常正确的,公民受教育权利永远优先于公民受教育质量,问题在于未能提供相应的精英式教育模式,这正是中国大学普遍在思考的问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