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研究型大学建设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2012-02-0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要实现在科研工作中的协同创新,就必须逐步构建起一个以国家级科研基地为核心、省部级科研基地为主体、基层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为支撑,涵盖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和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全方位科技创新平台。从传统的以院、系为主的纵向科研组织结构,调整为以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牵引、人员可交叉流动的横向科研组织形式。
 
与此同时,高校还应结合科研组织形式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整体管理与服务水平。在整合科技资源、提供良好科研环境方面,突出政策引导作用,构建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政策体系。
 
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
 
研究型大学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可以发现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培养出了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见,以研究为重心、以培养精英为任务,以个性化发展模式为途径,是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内在本质特征,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相结合。
 
通过师生共同参加科研,教育功能从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知识教育向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要特征的认知教育转变,教学方式从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向关注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型教学转变,从而促进一流人才的培养。
 
对此,国内高校要利用现有的优质资源,借助重大科研平台、科研项目和科研基地、充分发挥校企、校院所各自的比较优势,构建开放、集成、高效的学生培养新模式,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例如,在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类院校中,本科生教育应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优秀学生培养计划为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素质和实践能力,大力倡导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在硕士生培养中,则需要建立学术型和专业型人才的分类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鼓励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应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于学科前沿,依托优势学科和高水平科研课题,强化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正处在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发展、科技英才辈出、科研成果大批涌现的又一新的发展时期。自主创新呼唤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投身国家科技创新建设、提升学校科研实力是时代赋予国内高校的光荣使命,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更坚实的步伐,还需要每一所有此志向的高校作出坚实的努力。(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郭广生)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