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关乎人类生活、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响应型光子晶体可通过外界刺激改变自身的结构色,实现可视化信息加密。传统的防伪技术受制于简单的单通道解密方法,易被破解。近年来,多种刺激协同的加密/解密技术有利于提高信息安全性,但往往需要复杂的处理或昂贵的设备。因此,开发具有高安全性的加密材料以及精确但操作简便的解密技术仍有不小挑战。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宋飞教授团队致力于纤维素结构色材料的设计与功能化应用研究。针对纤维素纳米晶材料,该团队利用引入小分子化合物、高分子网络及表面涂层等策略构建了柔性可拉伸的机械传感结构色膜(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8, 10, 5805-5811; ACS Sustain. Chem. Eng. 2020, 8, 18484-18491;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 12, 46710-46718; Biomacromolecules 2022, 23 (10), 4110-4117)、有机溶剂选择性响应的纤维素光子膜(Biomacromolecules 2022, 23, 1662-1671;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2, 14, 30352-30361)和非虹彩结构色纤维素膜(Compos. Part B Eng. 2022, 229, 109456;ACS Sustain. Chem. Eng. 2022, 10, 10641-10648)。
图4.时间依赖的多维信息加密。(a)时间依赖性加密的示意图;(b)加密标签的温度响应速度;(c)HPC64/PG10和HPC64/PG30编码的“123”信息和(d)以HPC64/PG20和HPC64/PG30编码的“456”信息的解密过程;(e)使用HPC64/PG10、HPC64/PG20和HPC64/PG20构造的摩斯密码的解密过程;(f)HPC/PG光子晶体的编码能力。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206290
- 复旦大学俞燕蕾教授课题组《Nat.Commun.》:开发新型“双色”光子墨水防伪材料 2021-02-05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宋仕强团队 AFM:活字印刷+变色龙皮肤造出“动态密码盾” 2025-07-29
- 中科大邹纲/张红莉、苏州实验室陈忻 Nat. Commun.: 结合可编程结构色与可切换圆偏振发光的动态多模态信息加密 2025-03-12
- 北化尹梅贞教授团队 AFM:萘酰亚胺共轭螺吡喃 - 用于信息加密的双态发射和光响应动态荧光色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