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会对皮肤组织造成损害并引发系列的炎症反应。尽管光热疗法已经展现了良好的抗菌性能,但热的不可控扩散也会对组织造成安全风险。团队在前期生物囊泡抗菌材料的研究基础上(Advanced Materials,2024,2405953; Acta Biomaterialia,2024,175, 293-306;Small,2024,2311967,Advanced Science,2024,2405764;Nano Today,2024,57,102390;),发现生物囊泡还可以减少热扩散(Materials Horizons,2024,4651;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24,53435)。因此协同生物囊泡自身的抗菌作用和增效光热作用,将有助于开发安全可靠的抗菌敷料。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复合敷料,敷料由MXene和聚乙烯醇电纺纤维膜(PVA)组成,并通过单宁酸(TA)桥进一步功能化外膜囊泡(OMVs)。与传统治疗方法不同,这种复合材料能够在近红外光照射下,通过OMVs的“被褥效应”显著增强MXene的光热性能。温度升高又会反过来增加OMVs的通透性,从而促进囊泡内部抗菌活性物质的主动释放。OMVs与光热材料的协同抗菌能力实现了增强的抗菌效果,体外和体内抗菌效率接近100%,并显著降低了材料对组织的热损伤。这种集光热和生物抗菌性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无抗生素敷料膜为皮肤伤口感染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Figure 1.材料的合成路径和作用机理
Figure 2.囊泡的被褥效应与材料的光热效果
Figure 3.材料的体外抗菌能力及抗生物膜能力
Figure 4.材料促进感染性皮肤伤口修复
Figure 5.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该工作以题为“Enhanced Photothermal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MXene-Doped PVA Electrospun Membranes via “Bedquilt-like“Synergistically Heat Modulation and Biological Effects of Bacteria-Derived OMVs for Infected Wound Treatment”发表于《ACS Applied Material & Interfaces》。文章第一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本科生尹晗,通讯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的杨佼佼副研究员和韩波副主任医师。本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和华西口腔医院项目的资金支持。
全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ami.5c00006
- 宁波材料所陈涛/肖鹏团队 Adv. Mater. 综述:超疏水光热材料及其前沿应用 2024-05-10
- 广西大学徐传辉教授课题组《Macromolecules》:具有可控精准修复和可逆黏附能力的柔性光热材料 2023-04-11
- 四川大学张军华教授团队《ACS Nano》:集成双界面液态金属纳米液滴设计和微纳米结构工程助力太阳能高效收集 2022-09-11
- 西理工汤玉斐/空军军医大学吴子祥 IJBM:一种任意塑性、轻质高强、用于锁骨部位骨折创伤急救固定的PMMA“骨锁”泡沫敷料 2025-04-28
- 四川大学邓怡团队《ACS Nano》:多功能纳米生物异质结复合水凝胶敷料 - 用于伤口细菌生物膜感染的诊疗一体化新策略 2025-03-15
- 浙江大学彭丽华/吴琛团队 AFM:无线智能热电凝胶协同工程化人参外泌体重构仿生电场与血管再生信号加速难愈性溃疡愈合 2025-03-03
- 西京医院石小鹏、长安大学颜录科 JCR:具有持续释放臭氧增强抗菌性能并改善伤口愈合的新型臭氧化油乳液水凝胶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