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浩伦团队在超轻柔性热防护材料上取得重要进展,其成果在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题为“Ultralight and elastic polyimide microtube aerogel via airflow-induced spinning”。四川大学空天学院硕士生刘艳玲为论文第一作者,王浩伦副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四川大学空天学院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清华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为论文合作单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隔热材料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传统性能,而是朝着更高效、更轻质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复杂的航天环境下,极端温度变化、振动和冲击对隔热材料提出新的考验。低密度隔热材料长期存在“力热兼容”的关键科学问题:即材料机械强度与热隔绝性能之间的优化冲突。以超细纤维为基本单元的弹性气凝胶是克服传统气凝胶脆性的重要思路,但进一步降低材料密度,提升隔热性能,增强力学性能是新一代气凝胶材料的迫切需求。在自然界中,北极熊依靠其中空毛发来抵御极寒,竹子等植物进化出中空茎干使自身更有韧性。中空纤维结构能够有效减少热传导,同时降低局部应力集中的风险,提供更高的强度重量比,增强力学性能。因此,中空纤维结构或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突破。
研究团队致力于探索柔性热防护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本项研究是该团队在此领域的最新突破。研究首次开发了一种基于同轴气流诱导技术大规模生成超细中空纤维管的方法,并成功原位搭建出超轻、超柔和超隔热的聚酰亚胺纤维管气凝胶(PMAS),工作温度区间覆盖77 K到573 K。论文对PMAS的成型机理、调控方案、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应用前景做了充分的研究。该材料的成功开发为解决极端环境下低密度隔热材料“力热兼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同轴气流诱导技术也为超细中空纤维的低成本和普适化制备奠定了基础。该成果在空天柔性热防护、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隔离、及特种服装制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2471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103305),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NSFSC0438)等资助,并依托了空间先进结构与智能飞行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机器人卫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原文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503499
- 北理工徐宝升课题组 CEJ:应用于柔性热防护材料领域的超轻质低收缩共聚改性聚酰亚胺气凝胶研究 2024-08-26
- 北京化工大学汪晓东教授团队 Nano-Micro Lett.: 碳化聚酰亚胺/凯夫拉纤维/氧化石墨烯@ZIF-67双向复合气凝胶封装相变材料实现多重能量转换与电磁屏蔽 2025-04-28
- 华南理工大学陶劲松 CEJ: 性能类似芳纶纸的纤维素/PI高强耐热绝缘纸 2025-03-06
- 江西理工大学张思钊课题组 AFM:耐极端环境聚酰亚胺气凝胶 2025-02-28
- 哈工大冷劲松教授团队 Carbon:模板法制备基于邻苯二甲腈树脂的可重构热防护形状记忆气凝胶 2025-05-23
- 东华大学熊佳庆/周欣然 Adv. Mater.:光热响应气凝胶-水凝胶二元仿生体系实现全天候水伏发电 2025-05-21
- 华南理工大学郭建华教授团队 AFM:可多层组装泡孔结构的聚乙烯醇/碳复合气凝胶实现宽带微波噪声双吸收和水下形状记忆效应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