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者介绍 >> 正文
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院士吴奇教授
2008-06-2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吴院士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化学系化学物理专业。1987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哲学博士学位(从朱鹏年教授)。学有所成后,他1989年开始在德国BASF公司工作,任激光光散射实验室主管;1992年回到香港,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吴院士觉得还是要为国家做点贡献,这样于私于公都会舒服些。1995年受聘为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

从吴院士的求学阶段到当选院士期间,获得了大量奖项,如1982年获首届郭沫若奖学金;1989年获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7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999年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年会特别邀请报告奖并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每年全世界仅五名高分子研究人员获选);2001年获香港裘槎基金会杰出研究奖,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中科院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目前吴院士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大分子胶体和溶液中有关物理化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下,在科大建立了大分子胶体和溶液实验室,并开展有关大分子物理和胶体化学方面的研究。主要工作有:特殊高分子的表征、高分子链的构象变化、组装以及高分子凝胶方面的研究;设计了高温激光光散射仪,并测定了聚四氟乙烯的分子量分布和链构象;观察到高分子线性长链可随溶剂性质的变化,从伸展的无规线团蜷缩成稳定的单链小球,揭示了链折叠不是一个“全有或全无”的过程。其有关微乳液的数据处理方法被称为“安吴氏作图法”。至今他在学术上可算是硕果累累,已在JACS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Advances in Polymer 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60多篇(包括94Macromolecules)其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们的关注,曾65次应邀在国际会议(包括两次在美国著名的“Gordon”学术会议以及一次在美国物理年会)上做邀请报告。曾获发明专利三项,技术转化两项。

目前,吴院士除了在香港大学人化学讲座教授外,还是安徽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以及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客座或兼职教授,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荣誉研究员及华中理工大学的顾问教授。他还兼任《高分子学报》、《化学物理学报》和《应用化学》以及PolymerMacromoleculesLangmuir等期刊编委。

 

简介:

1955年生于安徽芜湖。高分子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化学讲座教授,博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Fellow)、中科院院士。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的。内容如与实际情况相悖,请提出。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更多>>群英聚首
·谢丰蔚 宁波诺丁汉大学
·朱文东 福建理工大学
·王英波 新疆师范大学
·李庆超 河南理工大学
·李强 中国石油大学
·蒲宗华 福建师范大学
·姜伟 武汉纺织大学
·王志伟 广西大学
·段青山 广西大学
·唐林 重庆师范大学
·靳羽华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闫凯 陕西科技大学
·何承恩 武汉纺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