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者介绍 >> 正文
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院士颜德岳教授
2008-08-2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颜德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化学家。1937年生于浙江永康。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1965年吉林大学化学系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化学家唐敖庆先生。2002年获比利时Leuven天主教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颜德岳长期致力于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和不规整聚合物的超分子组装领域的研究。提出了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等分子结构参数及其与聚合反应条件之间的数学关系;利用不同聚合反应基团的活性差别,建立了用商品化的双组分单体原位合成AB2型中间体的方法大量制备超支化聚合物的新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复杂的新型超支化聚合物;基于氧杂环单体的自缩合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带超支化合聚氧化乙烯的两亲性多臂共聚物;进而提出了其分子堆砌模型和宏观分子自组装机理,在实验室实现了宏观尺度的分子自组装和结构不规整大分子的宏观自组装。

 

颜德岳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在实验室实现了分子的宏观自组装,美国《科学》杂志于2004年初公布了这项成果,该工作不仅证明了特定的分子可以直接自组装成宏观尺寸的有序结构体,使分子自组装从微观、介观到宏观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而且第一次用结构不规则的大分子进行自组装,拓展了分子自组装研究领域。

 

分子自组装是近年来倍受重视的国际前沿课题,对揭开生命奥秘有着重要意义。此前,已经报道的分子自组装体仅限于纳米和微米尺度,虽然宏观分子自组装现象在自然界随处可见,却还没有在实验室得到过这样的结果。

 

211工程和985项目资金的资助下,化学化工学院购置了不少先进设备,于是在2001年,教授又安排博士生周永丰继续这项研究。实验终于在2002年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地自组装得到了宏观多壁螺旋管。

 

为了抢先公布这一重要发现,课题组立即撰写了论文发到《科学》杂志。对方表示该发现很有价值,但缺乏对自组装机理的确切证明,故不予采用。课题组随即展开深入研究。

 

20034月,课题组终于用电子显微镜拍摄到自组装体的结构照片,与他们所绘的机理图高度符合,证实了颜教授的设想。这一关键性证据的获得,令课题组备受鼓舞。他们随即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于当年7月份再次投给《科学》杂志。这一次,《科学》接受了。

 

近年来,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善,教授逐渐把重心转移到实验研究上。据不完全统计,教授已在高分子科学的许多著名刊物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特别是他在《科学》等影响因子高于6的刊物发表了5篇论文,还有一篇已经被接受。除了早年发表在国内刊物的约40篇论文外,他的其余260多篇论文被SCI收录。他引817次(含国外出版的教科书、手册、大全他引24次)。他还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基础研究类)一等奖(1998),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999),以及作为共同得奖人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9)。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教授常年孜孜不倦的科研探索和学术积累分不开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的。内容如与实际情况相悖,请提出。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更多>>群英聚首
·谢丰蔚 宁波诺丁汉大学
·朱文东 福建理工大学
·王英波 新疆师范大学
·李庆超 河南理工大学
·李强 中国石油大学
·蒲宗华 福建师范大学
·姜伟 武汉纺织大学
·王志伟 广西大学
·段青山 广西大学
·唐林 重庆师范大学
·靳羽华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闫凯 陕西科技大学
·何承恩 武汉纺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