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者介绍 >> 正文
清华大学王晓工教授
2009-10-2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王晓工,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材料研究院分子工程研究室首席科学家。1982年7月于清华大学高分子专业本科毕业;1984年10月在清华大学取得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6月于清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取得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12月被评为副教授;1998年8月晋升为教授。1986-1994年,作为主要承担者,曾参加国家“六五”、“七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高强度高模量高分子新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表征。1985-1986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进修期间,主要从事聚合物分子构型的NMR分析和量子化学半经验计算等研究。1994-1997年,在美国麻州大学劳威尔分校(UMASS Lowell)先进材料中心做博士后工作期间,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聚合物的合成、自组装和光学性能研究的工作。1997年回国后,主要从事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特别是光响应性高分子新材料的研究。近年来,负责的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研究基金”和三项面上项目、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以及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研究兴趣
    光响应性高分子、非线性光学高分子、光折变高分子、高分子水凝胶和液晶高分子等,主要涉及上述新材料的合成、自组装和性能研究等。
已取得的主要学术成绩
    1.建立了制备非线性光学(NLO)和光动力(PD)偶氮聚合物的新方法。得到多种具有很强非线性光学性、很低光损耗的NLO聚合物。该项研究曾获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和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ONR)的重点资助。一些聚合物已在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ONR)的实验室作进一步的器件应用研究,在光通讯和先进武器系统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合成了多种新的光动力高分子材料。
    3.利用聚电解质自组装的方法, 得到了有强非线性光学性的高分子多层膜。这在国际上是首次有关的报道。文章被多次引用。获得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MURI重大项目资助。正在申请美国和国际专利(为第一发明人)。
    4.建立了主链型热致液晶聚合物的新模型和非平衡缩聚共聚物序列结构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研究并确定了聚富马酸酯的立体化学结构。
    5.提出了酰胺-盐体系的增溶机理,得到ηinh>10 dl/g的芳纶-II树脂,解决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高粘度(ηinh>6.0dl/g)芳纶-II树脂合成工艺”的难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的。内容如与实际情况相悖,请提出。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更多>>群英聚首
·朱文东 福建理工大学
·王英波 新疆师范大学
·李庆超 河南理工大学
·李强 中国石油大学
·蒲宗华 福建师范大学
·姜伟 武汉纺织大学
·王志伟 广西大学
·段青山 广西大学
·唐林 重庆师范大学
·靳羽华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闫凯 陕西科技大学
·何承恩 武汉纺织大学
·周健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