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社部严控在京单位接收应届毕业生 超龄突遭解约
2015-02-1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部分央企近日在其官网上挂出了“人社部严控在京单位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消息。该消息称,各中央单位在2014年基础上指标压缩17%。同时,不少签约央企国企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网上发声,称自己因“超龄”被告知无法解决户口,面临解约,而此前这些单位对于落户北京并没有年龄限制。

  签约毕业生突遭解约

  一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约者小文(化名)告诉记者,自己去年11月和单位签订了三方协议,当时单位承诺解决户口,甚至在三方协议户口迁移地址一栏明确写明了单位地址。但2月9日,小文却接到了单位人力部门的电话,被告知因“超龄”不能解决户口,“集团说收到人社部口头通知,今年北京硕士生落户年龄卡在1988年12月31日,在此之前出生的都落不了户。”

  “和12月31日就差了几个月,说不给就不给了。”1988年出生的小文一心想留京发展,从去年7月就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属某公司实习至今,他拒绝了其他单位的邀请甚至高薪的工作机会。“心想着可以拿户口,签约后,没有再去面试其他企业,也拒绝了家乡的offer。现在工作上出了事,我都不敢告诉家里人。”记者还了解到,该集团的另外几名毕业生也在9日、10日两天,收到单位的电话通知,所有此前承诺过给户口并签订三方协议的同学,可以在单位办理解约,获得经济补偿。

  中央单位今年压缩进京指标

  北京市对于进京指标的年龄限制,针对的只是市属单位,央企国企和部委不受影响,现在毕业生们为何会突然被告知在京落户有年龄限制?

  根据2月9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官网发布的题为“人社部严控在京单位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消息,人社部2月6日召开国务院各部门及在京中央企业2015年度高校毕业生接收计划工作会,要求各单位压缩2015年留京毕业生落户指标,“各中央单位在2014年基础上指标压缩17%;毕业生进京落户条件相比以往更加严格,并实施违规责任追究制度等。”

  实际上,央企进京指标新政在网上还有一个更为详细的版本,落户的基本原则包括,2015年度毕业生,所有落户标准完全按照北京人保局标准落户,即本科生不得超过24岁,硕士生年龄不得超过27岁;上学期间不得有社保记录;2015年毕业生落户指标减少30%,不同的行业、企业略有差异,重点保障的企业减少20%;往届毕业生不予落户;落户人员工作单位必须在北京,不得在京外分支公司或外派机构等。

  对于中央部门进京指标的新政,记者昨日致电人力社保部,相关部门回复称,目前也正在核实当中,一有确实消息会发布,但截至发稿时,人社部并未再做说明。

  但是记者从某能源类央企了解到,确实有这样的新政。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政策有两个要点:一是必须是应届毕业生;二是执行关于年龄的限制。“往年对那种一年前毕业但确实没有找工作的,我们也可能会录用,但今年肯定不行了。同时,我们也录用过30多岁的研究生。而现在卡定在27岁,超龄的研究生我们也要不了了。”记者还从由国资委管理的科研类央企了解到,该集团的部分单位,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按照北京的标准实行应届非京籍毕业生年龄限制政策。

  学生呼吁新政留缓冲期

  本来签好的工作面临解约,错过了求职季“金九银十”的黄金时期,这突然的消息让不少“超龄毕业生”感到措手不及。“如果央企国企真的要开始限制落户年龄,能不能有一年的缓冲期,已签约的不在限制之内?”在一个众多“超龄毕业生”聚集的QQ群里,应届毕业生小吴的诉求刚发出,就有不少学生表示赞同。

  “如果是去年9月份出台新政,我还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职业,现在实在太突然了。”小吴是一所在京985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学制是2.5年,因为出生于1986年,今年3月就要毕业的小吴的工作突然发生了问题。小吴说,自己签约单位的户口跟编制绑定,没有户口就没有工作,单位已经告知小吴,如果给不了户口就会跟他解除协议。

  同小吴一样,北京师范大学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小曹也是1987年的“超龄毕业生”。小曹自称拒绝了上海、苏州、深圳的工作选择留在北京。“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只有一次,能不能给今年的学生一个缓冲期?先过渡一下,我们已经错过了去别的城市的最佳机会。”

  据学生们反映,目前已确认的在录用时保证了户口并签署了三方协议,但现在因人社部政策面临进京指标调整的单位,至少包括中科院、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建设银行、部分在京部属高校等。节选自《北京青年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