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属接力催化反应是有机合成领域的一种新型反应模式,它利用金属与金属催化剂的接力催化策略,将多步反应在“一锅法”中实现,无需分离中间产物,能显著地提高反应效率,十分适合经不稳定中间体的反应。然而它需要维持每步反应中不同金属催化剂各自的催化活性,并确保不同金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因此,双金属接力催化体系的设计难度较大。通常双金属接力催化反应只使用两组分,三组分或更多组分的双金属接力过程会增加反应的复杂性,对催化体系的设计和使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多组分聚合因为具有反应高效、原子经济性高、操作简单、产物结构多样化、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制备复杂多功能聚合物的一种有效工具,逐渐发展成为高分子科学前沿的一个新兴领域。将双金属接力催化策略引入高分子合成领域,并探索新的多组分聚合模式对于合成具有新颖结构和特殊功能的先进聚合物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广东工业大学张震副教授研究小组连续报道了铜/铑双金属接力催化的多组分聚合反应(Macromolecules 2022, 55, 643-651;Macromolecules 2022, DOI: 10.1021/acs.macromol.2c01167)。研究发现,经由铑卡宾中间体的双金属接力催化的多组分聚合反应能简便制备结构新颖的聚磺酰烯胺(图1)。该聚合反应利用双炔、对甲苯磺酰叠氮和双亲核试剂,或者双磺酰基叠氮、(取代)苯乙炔和双亲核试剂作为单体,串联进行铜催化的炔基-叠氮点击化学反应和经由铑卡宾中间体的1,3-亲核插入反应,顺利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结构的聚磺酰烯胺,其磺酰烯胺基团位于侧链或主链。多组分小分子模板反应验证了该双金属接力催化体系切实可行。经过条件优化,一系列双醇、双酚、双羧酸类亲核试剂都适用于该双金属接力催化的多组分聚合反应,合成的聚磺酰烯胺的绝对分子量(Mw,MALLS)高达264.7 kDa,且所合成的聚磺酰烯胺都具有大的Stokes位移,且由于共轭基团影响使得其发射的荧光波长在482-535nm间可调。此外,聚磺酰烯胺带有的大量磺酰仲胺基团可以引发氮杂环丙烷的阴离子开环聚合,以“grafting from”接枝方法制备刷状聚合物。
文章信息:
1.Wang, Y.; Zhang, Z.* Multicomponent Synthesis of Imidazole-Based Cross-Conjugated Polymers via Bimetallic Cu(I)/Rh(II) Relay Catalysis. Macromolecules, 2022, DOI: 10.1021/acs.macromol.2c01167.
2.Wang, Y.; Zhu, L.; Chen, W.; Zhou, Z.; Zhang, Z.*; Hadjichristidis, N. Bimetallic Cu(I)/Rh(II) Relay Catalysis for Multicomponent Polymerization through Carbene Intermediates. Macromolecules, 2022, 55, 643–651.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mol.1c02130
https://doi.org/10.1021/acs.macromol.2c01167
- 大连理工大学郑楠课题组 Angew:多组分聚合制备二氧化硫前体聚合物 2025-01-10
-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 Green Chem.: 基于“榫卯”灵感开发基于CS?的活化内炔的自发、多组分聚合反应 2023-12-21
- 西安交大张彦峰教授团队《ACS Macro Lett.》: 硫醇-醛-胺多组分聚合构建硫胺缩醛共价适应性网络 2023-04-13
- 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家级人才团队招聘 - 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后(师资) 2025-04-21
- 南京大学张晔团队诚聘高分子合成方向博士后、科研助理、博士生 2024-12-07
- 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家级人才团队招聘启事 - 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后(师资)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