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澳门大学“春明糖水”团队《Adv. Sci.》:仿淬火铸铁之法 - 无须化学修饰而打印多糖材料
2022-10-01  来源:高分子科技

  由于异物反应造成的植入失败带来每年超过100亿美元的损失。三维打印作为增材制造技术之一,是精确设计生物材料形貌、从而调节植入物异物反应的优良工具。然而,即使是对于最主流的“挤出打印”技术而言,真正“可打印”的生物材料极为有限。可惜的是,天然多糖具有与生俱来且丰富的免疫调节活性,却是通常被认为“不可打印”的材料,往往需要与其它材料共混或者进行化学修饰来实现三维打印,但这无疑会为体内活性的研究引入额外变量,并且加大了材料均一性的控制难度。那么,是否有办法可以使天然多糖材料以其原本的结构进行打印加工,使这类材料的免疫调节潜力可以真实、自然、充分地利用? 


  澳门大学王春明教授团队,联合南京大学董磊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孙晓艳教授,开发了一种非溶剂淬火(NSQ)的打印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使得多种多糖材料在无须化学修饰的情况下可以成功打印,且保持数月之久的稳定性。他们首先从理论分析多糖为何不可打印。对于挤出打印技术,挤出形成的微丝(filament)是构成三维结构的基本单位,而多糖溶液在形成微丝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分子间结合力来维持强度,导致微丝沉积在接收平台后,还来不及进行后续的交联固化,就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塌陷,无法进行高度的堆积。目前的手段,也都着力于解决微丝内部强度不够,或者液态-胶态转变(sol-gel transition)慢的问题。


  论文的第一作者、澳门大学博士生廖祯诚自幼喜欢动手给自己做玩具,尤其在家口巷尾的铁匠铺流连,偶尔捡回废弃却精巧的零件。儿时的愉快回忆让他联想到:在铸铁的过程中,包含了一道强化金属的关键步骤——淬火,通过把加热到临界温度的钢件快速进行冷却来实现表面的硬化。受此启发,他和同事决定跳出思维定式:考虑借鉴淬火过程中由外向内的加工方式,设想通过把每根微丝单位内部的约束住,并利用的力量进行支撑,来实现三维结构的构造(图1)。


1. 儿时观察的铸铁淬火,启发了作者多糖锁水这一全新的三维打印技术


  想要实现理想的淬火需要满足,第一,速度快,保证微丝在塌陷前就通过外部定型,锁住了内部的水;第二,微丝不能发生过度的形变。基于此,研究者考虑使用非溶剂(non-solvent)来进行淬。非溶剂是与溶剂互溶,但无法溶解多糖的试剂。他们设想,当材料在非溶剂当中挤出时,非溶剂会迅速置换界面的水分子,届时,界面的多糖会处于过饱和的状态从而发生固化(quenching),从而实现锁水”(water-locking)。为验证此假设,他们选择了5种具有不同理化性质的天然多糖,展开了对各自最适非溶剂的筛选。这里以直链葡甘聚糖(GM)为例,N,N-二甲基甲酰胺于它而言能够快速实现表面固化,同时不会导致微丝直径的过度收缩,因此可作为GM的适宜非溶剂。进一步地,研究者通过分析微丝的径向结构,观察到微丝径向上由外向内呈现出由致密到疏松多孔的结构变化,证实了锁水的设想(图2)。 


2. 微丝径向微观结构的变化证实由外向内淬火的发生


  微丝质量的提升是否最终能反应在打印结构上呢?研究者以经典的栅格结构作为打印模型,发现五种天然多糖材料的形状保真度均得到显著提升。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还发现NSQ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带来了更广的打印窗口,多糖即使在较低浓度下也能完成打印;第二,支架在非溶剂中能够长时间地存放,因此增加了NSQ支架在商业以及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图3)。 



3. 不同天然多糖传统打印以及NSQ打印效果对比;圆环结构表明支架能长期存放于非溶剂环境


  最后,研究者为了证实NSQ打印支架能实现更加精确的天然免疫调节活性,将其植入到小鼠皮下进行观察,以相同体积大小的块状多糖凝胶(Bulk)、和传统打印方式进行打印的支架(CP)作对照,观察宿主的免疫反应。其中,NSQ支架加工成了微丝间距分别为1.5NSQ-1.5)以及2.5NSQ-2.5)的栅格结构。研究者分别从组织、细胞以及基因三个方面比较了四种支架对异物反应的影响,发现通过NSQ打印的支架具有与Bulk以及CP完全不同、且具有精确而微妙差别的免疫响应,而后两者之间没有观察到差异(图4)。其中,NSQ-1.5 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更大,而 NSQ-2.5 更为直接地影响着细胞外基质的重塑。此外,在细胞受体表达、细胞因子释放和免疫细胞表型方面具有全面的差异。接下来,研究者还通过Tlr2-/-敲除小鼠进行验证,认为Tlr2的差异性激活可能是造成上述结果的关键原因。


4. NSQ-1.5以及NSQ-2.5RNA测序结果


  该研究的设计趣味盎然,思路新颖,既不进行化学修饰、也未与其他材料共混,而是基于由外向内进行淬火的思路,达到改善天然多糖材料的可打印性的目的,为相关生物材料的3D打印加工提供了与常规方法不同的思路。这一工作于本周以A “Nonsolvent Quenching” Strategy for 3D Printing of Polysaccharide Scaffolds with Immunoregulatory Accuracy 为题在线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港澳)、澳门科技发展基金、深圳市科创委港澳科技计划以及澳门大学发展基金会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2203236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