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西师范大学沈星灿、蒋邦平团队 ACS AMI:原位聚合苯胺衍生物用于近红外二区光介导的肿瘤成像与治疗
2023-02-02  来源:高分子科技

  自然界中,多糖、黑色素等系列生物聚合物在生物体中能被可控地合成,并在生物活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此启发,活体内人工操控原位聚合合成聚合物将是获得满足生物需求的材料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遗憾的是,由于苛刻的聚合物合成条件和温和的生物微环境,在活体内人工操控原位聚合仍然是非常具有挑战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西师范大学沈星灿教授、蒋邦平教授团队近日基于肿瘤微环境过表达的过氧化氢(H2O2)成功激活了苯胺二聚体衍生物在肿瘤组织原位共轭聚合,用于肿瘤近红外光热治疗。具体为:将易聚合的N-(3-磺丙基)对氨基二苯胺(SPA)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同时注入肿瘤组织,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肿瘤微环境过量的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OH)引发SPA在肿瘤部位原位聚合生成polySPA (PSPA )。得益于聚苯胺骨架出色的近红外区的吸收,原位聚合过程可以通过近红外区的光声信号进行有效的监测。结合近红外PSPA的吸收和聚合诱导的尺寸变化,这种聚合可以应用于肿瘤特异性近红外区光介导的光声成像和肿瘤的光热抑制,提高了肿瘤光热治疗的精度和有效性(1)。综上,本研究为操控肿瘤部位微环境激活的原位生物合成开辟了途径,以克服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挑战。 


1. SPA在肿瘤部位的原位聚合及其近红外Ⅱ区光介导的肿瘤特异性光声成像和光热抑制肿瘤中应用的示意图。 


图2. SPA在细胞内的聚合行为。

  810 nm1065 nm处显著的光声信号说明了细胞中聚苯胺的形成。此外,透射电镜也进一步验证细胞中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形成。这些观察结果表明,SPA过氧化氢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存在下能够在细胞中原位合成聚苯胺,有利于SPA在肿瘤组织中原位聚合(2) 


3. SPA在肿瘤组织的原位聚合行为。


  通过近红外区光声成像观察到了肿瘤组织中显著的光声信号,并且在肿瘤组织的TEM图中观察到了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形成。当考虑到聚苯胺骨架是一种导电聚合物时,SPA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共注射增加了肿瘤组织的导电性(3)。这些结果表明,SPA可以通过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肿瘤微环境中过表达的过氧化氢,有效地在肿瘤部位原位聚合成PSPA,这种原位合成的纳米粒子可进一步应用于近红外II区域的肿瘤特异性光疗。 


4. 近红外Ⅱ区光介导的肿瘤特异性光疗。


  得益于聚苯胺骨架出色的近红外II区吸收以及聚苯胺优异的光热转换效率,SPA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共注射到肿瘤组织后,在近红外II区激光照射下能够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并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该工作通过利用肿瘤微环境特性来激活苯胺衍生物在肿瘤部位的原位聚合,并证明了这种原位聚合可用于肿瘤特异性光热治疗,为肿瘤原位生物合成共轭聚合物铺平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以“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Derivative in Vivo for NIR-II Phototheranostics of Tumor”为题发表在202314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DOI:10.1021/acsami.2c19927),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瑷辉,硕士研究生李红燕和硕士研究生冯浩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蒋邦平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265004, 21977022, 21671046)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GXNSFFA2810042017GXNSFGA198004AD17129007)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mi.2c19927

  下载: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Derivative in Vivo for NIR-II Phototheranostics of Tumor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