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南理工大学分子聚集发光研究团队诚聘师资博士后 - 合作导师:秦安军、赵祖金、胡蓉蓉、王志明、冯光雪、宋波
2025-05-2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华南理工大学坐落在气候宜人、经济发达、平等包容的南方名城广州,是国家批准的首批A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有16个学科进入ESI1%,其中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等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1‰化学、工程学进入ESI前万分之一。学校ESI国际排名攀升至全球前150


  华南理工大学分子聚集发光研究团队于2012年在唐本忠院士的带领下正式组建,形成了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光电、生物应用,以及三键单体的聚合反应方法学和含硫高分子的制备和应用等特色研究方向。团队依托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保持密切的合作。团队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平台,科研经费充足,热忱欢迎具有相关研究背景的青年才俊加入。


  团队现有教授4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人,专职研究员2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累计获得科研资助超2亿元。


  华南理工大学为博士后设计了完备的发展路径与成长通道,并提供长期、稳定而全面的支持。您将拥有:高端科研条件支撑、高水平导师团队领航、高获得感福利待遇、高增值感成长通道、高效率成果转化的五高资源


政策大礼包

1.师资博士后,鼎力培养!出站择优留校

所有流动站博士后均纳入学校师资博士后培养。

2.综合年薪最高可达57万,待遇优厚!

博士后综合年薪最高57万元,出站成果突出的可获得额外奖励除年薪外,学校另提供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


岗位申请条件

1.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品德修养,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记录;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

2.年龄原则上在35周岁(含)以下。

3.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

4.热爱科研、上进心强,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全职在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薪酬待遇

1)综合年薪最高可达57/

2)享受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

3)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享受相关福利待遇;

4)出站成果突出者,薪酬之外再额外给予考核特别资助奖励

5)子女可入读学校优质附属幼儿园和实验学校。

6)在站满18个月或期满出站后1年内,可参评博士后副研究员

7)出站后留粤工作,符合广东省相关政策的,省财政额外给予40万住房补贴(3年)

8)出站可按学校规定申请教研、教学、专职研究系列岗位,学校择优选聘留校;获得出站考核特别资助的,可100%留校聘用。


合作导师介绍:


秦安军


简介: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化学会会士(2020),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7),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20172/5),国家万人计划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2012)等资助。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项目。研究兴趣为高分子合成化学以及有机/聚合物功能材料等。在包括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Nat. Commun.以及Aggregate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他引2万余次。现担任中国化学会分子聚集发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影像材料与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化学与光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化学会高分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分子聚集发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Aggregate《聚集体》责任主编、Sci. China Chem.(中英文版),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y,《化学学报》,《有机化学》等期刊编委。

研究方向:高分子合成化学、有机聚合物功能材料

招聘要求:欢迎有机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物理、光电、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博士加盟

邮箱:msqinaj@scut.edu.cn

个人网页:www.x-mol.com/groups/qinaj


赵祖金


简介: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研究方向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在OLED中的应用研究;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开发和机理;空间共轭分子的合成及性能;分子电子学等。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目前已公开发表SCI学术论文420余篇,包括Sci. Adv.Nat. Commun.J. Am. Soc. Chem.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高影响力杂志,引用20000余次,h因子782018-2024连续7年入选爱思维尔高被引科学家、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担任广东省分子聚集发光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感光学会青年理事;担任《Frontiers in Chemistry》副主编、《Materials》编委、《Journal of Optics and Photonics Research》编委、《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编委、《功能高分子学报》青年编委。获得2022 年威立Wiley 中国开放科学高贡献作者奖。

研究方向: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电子学

招聘要求:欢迎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有机合成化学,光电器件物理或分子电子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博士加盟

邮箱:mszjzhao@scut.edu.cn

个人网页:https://www2.scut.edu.cn/zujinzhao/


胡蓉蓉


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资助,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Hanwha-Total IUPAC Young Scientist Award、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高分子青年学者奖等。研究兴趣为多组分聚合相关的高分子合成方法学和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旨在通过发展高效、便捷、经济的多组分聚合反应,合成新型含硫/硒高分子材料,并探索它们在发光功能材料、高折光材料、贵金属富集材料、固态电解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在J. Am. Chem. Soc., Chem, CCS Chem., Macromolecules, Chem. Sci.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h因子为54,授权专利36项。现担任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担任Polym. Chem.期刊副主编2019至今),并担任J. Polym. Sci.、Chinese J. Polym. Sci.等国内外期刊编委。

研究方向: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功能材料、聚集诱导发光材料

招聘要求:欢迎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光电功能材料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博士加盟

邮箱:msrrhu@scut.edu.cn


王志明


简介: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员(正高)/ 博士生导师;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省级事业单位)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芳基杂环高效率深蓝光材料的设计及新型聚集诱导发光AIE荧光探针的研究,并负责推动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建设AIE产业化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在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ngew. Chem., ACS Nano., Biomaterials, Mater. Horiz., Chem. Eng. J.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h影响因子为4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及博士后基金特别项目等多项国家、省市校级课题,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青年科技奖”和黄埔区“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支持或殊荣2020年,受华南理工大学及唐本忠院士委派任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法定代表人和常务副院长https://www.aietech.org.cn/index.aspx,全面负责研究院的建设、科研和运营工作,并出任广州艾伊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艾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研究内容: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招聘方向:有机OLED材料制备及器件研究;功能性发光探针设计、制备及相应设备的开发;AI图形识别及数据化处理

邮箱:wangzhiming@scut.edu.cn


冯光雪


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分别于2011年和2016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学士和博士学位;并在2016年至20177月期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之后加入新加坡初创公司LuminiCell,担任首席科学家(Chief Research Scientist),致力于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纳米材料的生物影像探针的研发及市场推广。20198月全职加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省市校级课题,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东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至今为止,已在Nat. Protocol., Chem. Soc. Rev.,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 Adv. Sci., Adv. Funct. Mater., Biomaterials等国际权威SCI期刊发表第一作者(含共一)论文30余篇,论文被包括Nature在内的学术期刊引用累计超过10000次,当前h-index55,多篇论文入围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

研究方向:

1. 聚集诱导发光: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设计及其在传感、环境和疾病诊疗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2. 纳米光功能材料:基于有机光功能分子设计,通过精确调控介观尺度上纳米材料的化学与物理构造,建立起分子-介观-宏观尺度的构效关系,精确操控其光学性能和生物学效应;

3.分子影像:开发具有先进影像模式(如光声成像、荧光成像和余晖发光成像)的探针,在分子层面检测和监测疾病微环境中的病理过程,用于预后、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4.疾病诊疗:通过利用和改善肿瘤特有微环境,通过光、X射线、超声精准调节肿瘤活性氧水平,实现无创、可控、高效、高特异性的肿瘤治疗。

招聘要求:拥有化学、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等相关专业背景。

邮箱:fenggx@scut.edu.cn


宋波


简介:宋波,2025年至今为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和2019年先后在华南理工大学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导师是唐本忠院士和秦安军教授。20192025年先后在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分别为唐本忠院士和秦安军教授、孙建伟教授和刘斌院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论文14篇(11篇为近5年发表),包括J. Am. Chem. Soc.2篇),Angew. Chem. Int. Ed.2篇),Nat. Commun.1篇),CCS Chem.1篇),Adv. Sci.1篇),Macromolecules4篇)等。授权中国专利发明5项,美国专利1项。学院个人招生主页:https://www2.scu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3/3d/94f1792d4b32aa8d8497bff9d7a5/f917a3a5-2320-44e7-a6e4-994d79674b06.pdf

研究方向:

1.“碳中和政策指导下的二氧化碳吸附和转化(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二氧化碳基高分子材料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等);

2. 新型拓扑功能高分子开发和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多孔有机聚合物超分子聚合物动态共价适应性网络共价/氢键/金属-有机框架等);

3. 基于廉价、可再生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碳、水、氧气、生物基单体等)的新型高效聚合反应开发和应用。

邮箱:songbo@scut.edu.cn


  请应聘博士请将个人简历、代表性成果等材料发送至意向导师的邮箱,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


  热烈欢迎各位博士加盟华南理工大学分子聚集发光研究团队!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最新动态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