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酚A型聚碳酸酯(PC)由于具有高透光率、耐冲击性和耐热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工业等领域。随着全球对PC需求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推动下,对超薄轻量化PC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但薄壁PC的阻燃性较差,严重制约了其在阻燃和透光性兼具的高端场景中的应用,如透明耐火外壳或薄壁电子产品外壳。因此,开发兼具阻燃性和透明性的超薄PC材料成为研究热点。
基于上述背景,浙江工业大学王旭教授、马猛副教授团队为了避免添加阻燃剂的不均匀性导致的PC材料燃烧时发生局部熔滴和缺口冲击强度下降的问题,通过分子设计将含有阻燃元素的基元引入聚碳酸酯的分子链中得到了阻燃聚碳酸酯共聚物(PC-SDPn)(图1),并在调节聚碳酸酯的阻燃性、透明性和力学性能等性能的平衡上取得了突破。PC-SDPn共聚物在厚度仅为0.8 mm时仍能通过UL-94测试V-0等级,极限氧指数提高到33.5%,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烟气释放速率峰值分别下降了55.7%和62.5%(图2)。得益于硫元素在气相中的自由基猝灭作用、对可燃气体的稀释作用和在凝聚相中的催化成炭作用,PC-SDPn共聚物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和防火安全性(图3)。此外,PC-SDPn保持了89.6%的高透光率和88.3 kJ/m2的缺口冲击强度,优于大多数商用PC(图4)。这项工作显示了PC-SDPn共聚物在微电子和防火透明建筑等需要透明和超薄阻燃领域的应用潜力。分子结构设计的策略满足了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高性能轻质、高透明、阻燃材料的多重需求,为突破传统改性技术瓶颈提供了创新路径。
图1 PC-SDPn共聚物的分子结构设计示意图及热性能
图2 PC-SDPn共聚物的阻燃性能
图3 PC-SDPn共聚物的阻燃机理
图4 PC-SDPn共聚物的透明性、拉伸韧性和缺口冲击强度
本工作以“Sulfonyl-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ultra-thin flame-retardant, transparency, and high notched impact toughness”为题,发表在《Small》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浙江工业大学博士生刘宗胜,通讯作者为浙江工业大学马猛副教授和王旭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先进高分子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基金项目的资助支持。
论文信息:
Zongsheng Liu, Meng Ma*, Kaiming Du, Huadong Wang, Zewei Yan, Si Chen, Yanqin Shi, Huiwen He, Yulu Zhu, Xu Wang*. Sulfonyl-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Ultra-thin Flame-Retardant, Transparency, and High Notched Impact Toughness. Small, 2025, 10.1002/smll.202507493.
论文网址: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507493
该工作是团队近期关于阻燃聚碳酸酯材料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之一。在过去的几年中,团队的马猛副教授致力于阻燃剂的结构设计及阻燃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调控研究,采用脱水聚合法设计合成了线型聚硼硅氧烷阻燃剂用于制备高透明的阻燃聚碳酸酯(Chem. Eng. J., 2023, 474, 145799);设计制备了高效、耐水解型磺酸盐阻燃剂,低添加量下实现了聚碳酸酯的透明阻燃(Polym. Degrad. Stabil., 2024, 226, 110828);设计制备了含磺酰基的大分子阻燃剂用于制备1.6mm厚度下仍保持优异阻燃性能的透明聚碳酸酯材料(Chem. Eng. J., 2024, 500, 156902);此外,团队还在聚烯烃、聚乳酸、尼龙及聚碳酸酯相关合金体系的增容、阻燃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工作在实现高分子材料阻燃改性的同时兼顾了材料的其他优异性能,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为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及功能化改性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网址: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5799
https://doi.org/10.1016/j.polymdegradstab.2024.110828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56902
https://doi.org/10.1016/j.polymer.2024.126948
https://doi.org/10.1016/j.polymer.2024.127532
- 南京大学李承辉/王晓亮教授团队 Small:基于La3+配合物交联的高弹性聚氨酯的超薄柔性电子器件 2025-04-08
- 安京珍教授/郑爽博士/卢刚博士《Nat. Commun.》:超薄可控结晶聚合物膜 - 实现高水渗透率和高选择性 2025-03-16
- 华东理工林绍梁/靳海宝团队、上海交大周永丰 Angew:通过调节偶氮苯对位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制备具有可控光响应性的超薄聚合物囊泡 2025-02-22
- 四川大学陈琳研究员/汪秀丽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刺激响应仿生设计实现易回收的阻燃聚碳酸酯 2025-07-29
- 西南林大杜官本教授/杨龙研究员、东北林大陈文帅教授 EEM:基于细胞壁聚合物修饰工程的超强、阻燃、环保竹基复合材料 2025-07-22
- 湘潭大学徐圣教授课题组 CEJ:碳微球改性MXene - 一种同时增强聚乳酸材料的阻燃、抑烟和导热性能的高效杂化阻燃剂 2025-07-15
- 华南理工大学王林格教授团队 AFM:开发了一类兼具高透明性和高稳定性的无色聚酰亚胺复合薄膜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