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常州大学药学院王建浩教授团队,在生物材料领域国际期刊《Acta Biomaterialia》(中科院一区Top,IF:9.6)发表了题为“A drug reservoir strategy for long-acting cancer therapy using morphologically transformed amphiphilic polymeric nanoparticle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常州大学王建浩教授和青年教师王程,第一作者为该校博士研究生孙姣,常州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
图1. LPHF@Dox的药物储库设计以及体内治疗机制示意图。
由于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的有效积累受到细胞外屏障的阻碍,因此在癌症治疗中往往需要多次给药来实现药物的有效积累。然而,重复给药会触发加速血液清除现象,最终导致治疗效果变差。常州大学王建浩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可调亲疏水性和形态转换能力的两亲性聚合物(LPHF),提出了一种药物储库策略来解决肿瘤治疗中重复给药的困境。在pH值为7.4时,LPHF可以自组装成纳米颗粒并负载疏水性的抗癌药物阿霉素(LPHF@Dox)。在pH值为6.5时,亲水性降低的LPHF@Dox会立即从分散状态转变为沉积状态,使其能作为肿瘤特异性的药物储库。在弱酸性的肿瘤微环境中,LPHF中具有邻位羧酸基团的酰胺键表现出pH依赖性水解,导致LPHF恢复到亲水状态并重构为纳米颗粒(LPHF@DoxRC)。所得LPHF@DoxRC经历电荷反转,变为带正电的纳米颗粒,并且与所接枝的叶酸基团协同作用,最终改善LPHF@DoxRC的细胞内化和肿瘤渗透。这种策略(即形成局部药物储库后控释)可显著减少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将材料创新与生物学相结合,这项工作为长效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给药频率。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42706125004830
作者简介:
王建浩:常州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州大学医学与健康工程学院院长。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批科技部863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项目。长期从事生物材料与药物递送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ACS Nano,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王程:博士,硕士生导师。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Small,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Theranostics等杂志累计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
- 东华大学沈明武/史向阳教授团队 AM:细胞膜仿生的聚合物纳米颗粒通过放大内质网应激和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化疗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2022-09-22
- 天津大学张育淼教授团队和合作者Small:双高分子聚合物纳米胶束用于肿瘤治疗和近红外二区深部组织成像 2021-12-08
- 兰州大学卜伟锋教授课题组:基于铑(I)配合物的聚合物纳米胶束在活体内同时展现近红外磷光成像和抗癌活性 2020-02-06
- 中山大学吴丁财/黄榕康/郑冰娜/王辉团队 Adv. Mater.:具有长驻留性的可注射多孔炭纳米酶水凝胶实现肿瘤的协同治疗 2025-07-04
- 港中大(深圳)赵征 / 唐本忠团队 ACS Nano :多功能AIE纳米马达突破肿瘤屏障 - 实现精准光诊疗 2025-05-29
- 山东大学栾玉霞教授团队 Nat. Nanotech.:发现解决CAR-T细胞疗法实体瘤疗效受限的有效方法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