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弹性体(LCEs)结合了液晶(LC)的各向异性和弹性体的弹性特性。LCEs具有优异的热致变性,包括大且可逆的类骨骼肌形变、可调的加工性能以及高度可编程性。因此LCEs已被广泛研究并日益被认为是一类具有竞争力的智能软材料。目前大多数 LCEs 使用热或光作为外部刺激源,其中温度变化或光照会破坏液晶的有序结构,进而影响液晶高分子链的各向异性构象,最终实现材料的驱动。然而,除了热和光之外,电能是驱动器领域中最为方便且需求最高的刺激形式。在此综述中,作者讨论了各种已在文献中报道的电刺激响应液晶弹性体(eLCEs),重点介绍其化学结构、获得单畴样品的取向方法、导电材料和电极的设计、驱动机制及驱动性能。同时根据不同驱动机制,作者介绍了通过机电、电化学和电热效应驱动的eLCEs。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未来电刺激响应液晶弹性体(eLCEs)的发展。
2025年11月10日,该综述以“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elastomers as soft actuator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 Funct. Mater.2025, e18797, DOI: 10.1002/adfm.202518797)期刊上。法国巴黎文理大学巴黎高科化学学院李敏慧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后研究员邓亚奎为第一作者。该工作受到法国国家科研署(Agence Nationale de la Recherche. Grant Numbers: ANR-22-CE06-0023, AS-LCE)的资助与支持。
在人工智能系统迅速普及的今天,具有卓越可逆形状记忆特性的软驱动器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包括液晶弹性体(LCEs)在内的刺激响应型智能软材料已在人工肌肉、软体机器人和传感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发展。根据分子排列方式的不同,液晶分子(LC)可分为多种相态,其中最简单的包括向列相(N)、近晶A相(SmA)和近晶C相(SmC)(图1a)。当液晶分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聚合物链时,就得到了液晶聚合物(LCP)(图1b)。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LCP可分为主链型,“腰接”侧链型和“尾接”侧链型。LCP也可根据取向状态分为单畴和多畴样品。单畴LCP表现出宏观均一的取向,而多畴LCP由局部取向的液晶微畴组成,其指向矢在整个样品中随机分布。若在单畴LCP样品中进行交联反应,就可以得到单畴LCE,其中LCP的取向被永久锁定(图1c)。在单畴LCEs中,液晶-各向同性相变过程中链构象的变化,即沿取向方向的链尺寸收缩,可以转化为整个材料的宏观形状变化(样品尺寸收缩);这种形状变化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是完全可逆的(图1d)。这正是许多基于LCE的智能软材料的“人工肌肉”原理。目前大多数基于LCE的材料采用热或光作为外部刺激源,其中温度变化或光照会破坏液晶的有序结构,进而影响液晶高分子链的各向异性构象,最终实现材料的驱动。然而,除了热和光之外,电能是驱动器领域中最为方便且需求最高的刺激形式。

图1.示意图:(a) 液晶(LC)分子,(b) 液晶聚合物(LCP),(c) 液晶弹性体(LCE),以及 (d) 单畴向列相液晶弹性体(nematic LCE)的热致驱动:聚合物构象在液晶-各向同性(LC-I)相变过程中发生变化,这种构象变化可转化为LCE样品的宏观形变,并且这种形变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是完全可逆的。
因此,作者以电刺激响应液晶弹性体作为软驱动器为题进行了综述总结。在此综述中,作者讨论了各种已在文献中报道的电刺激响应液晶弹性体(eLCEs),重点介绍其化学结构、获得单畴样品的取向方法、导电材料和电极的设计、驱动机制及驱动性能。同时电刺激响应液晶弹性体(eLCEs)可根据其驱动机制分为三类,即由机电效应、电化学效应和电热效应刺激的eLCEs(见图2)。作者详细讨论了这三类eLCEs,并结合最新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最后给出总结性论述。在这些eLCEs中,只有电热型eLCEs涉及材料本身的热响应性膨胀与收缩,这种形变由掺入 LCEs 中的电子或离子导电介质所产生的焦耳热引起。相比之下,机电型和电化学型eLCEs则作为非热电刺激响应系统运行。此综述阐述每种系统类型所基于的基本原理,以期为未来eLCEs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设计指导。

图2.电刺激响应液晶弹性体(eLCEs)的驱动机制:(a)机电效应,(b)电化学效应和(c)电热效应。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18797
下载:论文原文。
- 北理工陈煜教授团队 AFM:琼脂/两性离子水凝胶用于温度自感知和电响应驱动 2024-01-10
- 巴黎高科化学学院李敏慧教授与合作者 Small: 电刺激双功能液晶弹性体执行器 2023-12-03
- 华南理工大学赵祖金教授团队 Nat. Commun.:基于电场响应型空间共轭分子的易失性忆阻元件 2023-10-16
- 斯坦福赵芮可教授团队 Sci. Adv.: 头足类动物启发的胆甾相液晶弹性体双层体系实现纹理与颜色协同调控 2025-11-02
- 浙江大学郑宁研究员团队 Adv. Mater.:数字编辑网络拓扑结构实现多材料液晶弹性体构筑 2025-10-27
- 清华大学吉岩、北理工仵雅禾《Nat. Commun.》:仿生配位化学破解动态液晶弹性体“韧性-柔性-做功”不可能三角 2025-10-05
-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ACS Nano》:具有可维持塑性变形和可编程磁驱形状恢复的三响应软驱动器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