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际评估助推中国科研环境改革
2010-12-1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试行的国际评估确实对一些年轻研究员起到了积极的帮助作用,一位接受完评估的研究员说:“这个评估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我以前真没有好好想过从前5年中我在科学上有什么贡献,这次我该好好做做总结了。”另一位研究员说:“我从前真是将很多精力都浪费了,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哪些东西我该好好做。”
 
评估不仅仅对研究员有所促进,通过对每位研究人员的具体评估,专家委员会能够了解研究所或大学学院组织模式的好坏、研究方向的分布,可以对其未来发展战略提出具体建议。例如在评估某研究所时,专家委员会发现,这个所内某国家重点实验室有40多个独立研究员,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研究小组,但彼此间的合作不多。了解到具体情况后,他们发现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研究所每年都招新人,越招实力越强,每个新人都要求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但又没有轮转和淘汰制度,结果实验室越变越大、越变越杂。国家给的钱没有用在刀刃上,而是像福利一样平均分配,越分越少。
 
针对这种情况,评委会建议研究所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鼓励上下游整合以扩大成果产出;另一方面,要根据科研方向的安排和学术委员会的定期评估,建立淘汰机制,集中人力、物力和资源优先发展重点项目,不断提高竞争实力。
 
另外一个例子,是在对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评估时,专家委员会发现,该院的植物生物学研究组尽管每位成员的学术实力都非常强,但因为整体规模太小,不足以使学院成为该领域的一个中心。
 
然而,考虑到中国的国家需求以及植物学在农业和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性,专家委员会建议清华大学加强植物生物学的发展,在未来3年中在国际范围内招聘4~6位年轻的植物生物学家。他们同时建议,要聘请助理教授级别的青年学者,而不是像“千人计划”入选专家一样的课题组长。专家委员会写道:“考虑到发达国家就业市场的紧张,清华大学应该能够聘请到优秀的年轻植物生物学家,他们很可能会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间成长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
 
用新体制改变旧体制
 
“国家目前在科学领域面临的问题,需要改革我们的研究经费评审和管理机制,同时也需要建立学术专家主导的科研评价体系。这两方面都做好了,科研经费就可以得到有效利用,最后的科研产出会是长效的、意义重大的。同时,科学家的成长也可以通过评估得到帮助。”
 
在国内试行的国际评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总结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国际评估时,中国科学院的相关报告作了如下陈述:“经过多年发展,有些研究所目前进入了一个固化阶段,主要表现在科研岗位缺乏流动机制,造成创新动力不足。而由研究所自身组织的评议工作,不仅耗费研究所精力,而且难以做到公正透明。借助第三方独立的国际评议工作,可以深入挖掘制约研究所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有效促进研究所按照学科发展规律建立岗位流动和调整机制,实现科研队伍的动态调整和优化,保证评议工作真正产生实效。”
 
中科院认为,在国际评估过程中,专家委员会的评价在突出科学性的同时,又不失对国情和院情的考虑,评议结果具有很高的针对性和指导价值,建议继续推进该委员会的评价工作,全面推动中科院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所的快速发展。
 
在听取了国际评估委员会对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和医学院的评价总结后,清华大学一位校领导表示,这是他参加过的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作为校领导,在听取了专家建议后,在经费的投入、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力量上,心中更有数了。
 
王小凡认为,国家在科研投入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现在更重要的是把软环境理顺。大家都明白我们在很多地方需要进步,但很多人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学术专家主导的评估体系是科研软环境里的重要一环,需要着力建设;过去不完善的评价体制应该通过推广新的评价机制来改进;经过3年时间的摸索,历经对8个中科院研究所和一所重点大学生物医学学科的国际评估,相关的经验已经比较成熟,应该推广到其他生物相关的研究机构。
[上一页]  [1]  [2]  [3]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