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京市“十二五”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发布
2011-09-2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记者:“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科普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的设立考虑了哪些因素?
 
北京市科委:我们在《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北京市将初步形成与首都地位相符合、与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科普服务能力和科学传播体系;塑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科普场馆、科普活动、科普栏目等科普品牌;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更加广泛,科普资源更加丰富;“北京科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国家科普资源的集聚区、科普能力的展示区和辐射区。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对目标进行了细分,提出了五方面的具体目标,包括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培育一批科普活动品牌、促进科普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普原创水平不断提升、科普资源开发共享成效显著等。在这些具体目标中,都有详细的数据指标和实施内容。
 
这些目标的确定,不是凭空想象的,是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的。“十二五”期间,科普工作要坚持服务大局和中心任务的原则,要服务北京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针对北京经济结构调整、“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对科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宣传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科技兴农、应急防灾、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巩固并强化科学普及在支撑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今后的科普工作,也将坚持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的原则。科普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和各有关方面的积极参与。
 
记者:在《规划》中,围绕发展目标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实施市民学科学工程,营造良好创新创造氛围”。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北京市科委:是的,我们在规划中,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包括大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实施市民学科学工程,营造良好创新创造氛围;实施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加强首都科普能力建设;实施科普精品工程,打造科普原创之都;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加强交流合作,提升首都科普资源集聚和高端辐射能力等。
 
我们认为,科普工作是“科技北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有利于营造创新环境、激励科技创新、培育创新人才,也是实现北京“十二五”科技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要促进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的相互衔接与渗透,创造条件,吸引市民关注科技发展,使公众适应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服务科技创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我们要实施市民学科学工程,编制《首都市民学科学大纲》,指导市民学科学。深入开展健康北京人科普宣传教育行动、环境与节能减排科普宣传教育行动以及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科普宣传教育行动,重点普及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避险等领域的科学知识,营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氛围,积极引导市民建立科学的生产生活观,提高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我们要开展多渠道、多层面、立体式科普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大力宣传和倡导科技自主创新的典型,加强对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宽容失败的探索精神等科学精神的宣传,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践、尊重创造的创新文化氛围。
 
记者:“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在科普能力建设方面有许多举措,在延续科普能力提升方面,“十二五”期间都有哪些做法?
 
北京市科委:科普能力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基础。“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实施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加强首都科普能力建设。
 
首先是要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包括新建和改扩建如北京科学中心、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设计博物馆及设计主题公园等一批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科普场馆和大型户外科普场所。支持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利用现有设施和资源建设专业或产业科技类科普场馆。
 
对于已有的科普基地,要提升其服务能力。加强对科普基地的分级管理、指导和监督评估,促进科普基地提升展品、展项、展具的研制开发水平,鼓励基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特色科普展览,进一步强化科普场所的传播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公共场所的科普功能。建立公共场所科普设施的标准与规范,引导社区广场、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医院等公共场所逐步增加科普宣传内容,努力将科普宣传融入市民生活。
 
其次是要加强传媒科普能力建设,包括提升传统媒体的科普宣传能力、发挥新媒体的科技传播作用、建立健全科技信息发布制度等。我们将结合三网融合,发挥网络等新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与完善以“蝌蚪五线谱”、“科普资源中心”为代表的科普专业门户网站。
 
同时也将鼓励科研院所和社会机构加强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服务,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建立通畅的科技传播渠道,使公众及时了解、掌握相关科技知识和信息。推进科技界与传媒界建立定期联系对话机制和科学顾问制度,推动传媒与科学家共同解读社会热点事件,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社会热点事件。
 
三是要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强化专业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希望通过机制创新,培养一批具有理工科和文科教育背景、具备科普创作和开发能力、熟悉现代传媒规律的科普专业人员。
 
同时也将积极促进科技人员参与科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科技领军人才、科技新星等广大科技人员投身我市科普事业,鼓励所在单位为科技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科普志愿者队伍是科普工作的有力支撑。我们将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部门,建立“百支”科普志愿者小分队,重点发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应急避险、城市管理、博物馆等若干行业领域的注册科普志愿者。
 
四是将加强基层科普能力建设。加强基层科普工作的制度化、阵地化、网络化建设,全市16个区(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三个一”科普工作格局,即建设完善一个科普场馆、创办一个特色科普活动、构建一个区(县)、街(乡、镇)、社区(村)三级科普工作网络。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