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呼唤科技智库建制
2012-03-20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关键词:科技智库
 
2007~2009年,中科院组织包括60余名院士在内的300多名专家开展了“中国至205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研究”。路线图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愿景出发,提出依靠科技创新,解决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等重大瓶颈问题的方案,明确了科技创新的重点和发展路线。
 
根据研究结果,中科院确定了能源、农业、空间、信息、先进材料等18个重要领域,并出版了一部中英文全套38本的报告。
 
“这套方法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它兼备方向性、战略性和一定的可操作性,对各领域未来的发展机制有了更清晰的判断。”潘教峰说,“它对国家科技方面的相关决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研究结果已出现在国家各部门的相关文件中。”
 
除为国家决策作贡献外,该项研究也为中科院留下了一笔财富。中科院根据18个重点领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专题研究组,参与单位涉及80多个研究所。目前这些专题研究组已成为持续开展战略研究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2009年5月,中科院启动了“服务国家宏观决策的科技支持体系”的建设工作。
 
但在中国,像这样一套完整、系统的咨询机制,还只能说是凤毛麟角。
 
院士咨询发展空间很大
 
在欧美发达国家,国家科学院已形成一套成熟制度来支撑院士集体的咨询工作。“美国几乎没有个人能影响决策,都是不同领域的专家组织起来,集体进行咨询。”一位参会专家如是说。
 
1863年,美国科学院刚成立不久,就接到了财政部部长的第一份咨询请求。美国科学院挑选了一批合适的院士组成了专门委员会,这种工作机制为后来大多数国家科学院的咨询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模型。
 
近些年,我国学者在碳排放、粮食产量预测、主体功能区划分、农业政策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政策建议,并已被政府采纳。不过,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黄季焜和樊杰认为,这些成功案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家的水平,以及专家与政府之间的良好关系。
 
以中国的院士群体为例,有参会人员认为,“我国院士群体主要还是荣誉性质的,发挥咨询作用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此外,院士咨询还面临着制度障碍、人际障碍、文化障碍等诸多挑战。如何选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咨询问题?如何组织好院士群体?如何保障院士咨询质量?这些都是摆在科技咨询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