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俐娜院士:珞珈山下的化学魔术师
2012-03-31  来源:人民日报

只需几日和煦的春风徐来,光秃的枝条上便绽满了洁白的樱花,珞珈山上漫山遍野的樱花将武汉大学装点成长江之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年初春时节,多情的大自然都会准时在这里上演这场神奇的魔术秀。
 
武汉大学这块灵秀之地也有一位自己的魔术师。与大自然魔术师相比,她虽然不能呼风唤雨,但是表演的魔术之精彩程度丝毫也不逊色。她略施“法术”,就能把豆渣、甘蔗渣等农业废弃物溶解并最终变成漂亮的服装等。她就是现年71岁的中国科学院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张俐娜。近日,她因独创的“水体系低温溶解法”获得美国化学顶级大奖安塞姆·佩恩奖,成为半个世纪以来首个捧得该奖的中国人。
 
踏上搞科研之路
 
1940年8月,张俐娜出生于福建光泽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张国熊毕业于清华大学。受家庭熏陶,她五六岁时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并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但是少年时代的她志向是做小学老师,而不是当科学家。初中毕业时,张俐娜打算报考师范学校。这时,她的班主任马叔南提出了一个后来证明改变她人生轨迹的建议:“报考高中、成为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奋斗。”于是,张俐娜改变报考志向,考入高中,之后进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学习。
 
1963年,张俐娜毕业后在北京铁道科学院工作,10后年,回到母校武汉大学任教。1985年,她获日本政府学术振兴协会奖学金,赴大阪大学做访问学者。回国后,她一直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高分子物化、农业化学、环境材料和生物学交叉学科中开始了生物质研究,并逐步成长为在该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