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年积淀为首都发展奠基
2012-04-1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自主创新的源泉,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作为首都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资助自然科学及与自然科学相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其相关的环境条件促进活动。
 
截至2010年,市自然科学基金共受理申请项目33338项,资助项目3786项,资助经费总额4.33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促进了一批优势学科发展,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优秀科技人才,对营造首都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起到重要作用。
 
“未来十年,我们将新设立3~5个联合基金,发现和培养10~15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团队,打造1~2个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近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11~2020年发展规划》发布,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介绍了这一规划的目标。
 
20年积淀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成立于1990年,至今已经走过22年。
 
20多年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一直按照“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平等竞争、同行评审、择优支持”的运行机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立足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市自然科学基金对北京市科技工作的支撑作用,挖掘并激活首都基础研究资源,发现和培养人才,促进地方基础研究队伍的成长,助推学科发展,提升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据介绍,作为首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基金规模从成立之初的150万元发展到目前的5500万元。截至2010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共受理基金申请项目33338项,资助项目3786项,资助经费总额4.33亿元。
 
同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力求提高资助项目的研究水平和为首都服务的水平上,不断开拓创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建立了自由申请平等竞争制度、同行专家评审民主裁决制度、回避制度与保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等、制定了基金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监督与规范,建立了项目基金、自然科学专著出版基金、对外合作交流活动基金、会长基金的项目资助体系。”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介绍。
 
得益于准确的定位和公平、公正、严密的资助制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为广大首都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为首都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撑,在科技人员当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现已成长为最受关注的北京市科技计划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魏一鸣、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爱林等许多在业内有影响的科学家,都曾得益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在基金资助下,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