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作工作报告
2012-06-13  来源:中国科学报
各位院士、同志们:
 
昨天,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两年来我国科技界作出的重大贡献,深刻指出了当前国际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明确提出,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并对两院院士提出了“六个坚持”的殷切希望。温家宝总理深情回顾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几件大事和多年来与科学家交往的感人经历,对科技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明天,刘延东国务委员还要与会作报告。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出席两院院士大会,中央领导同志发表重要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和鞭策。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为推动中国工程科技进步、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再次凸显,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全球进入创新密集和产业升级的新时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强调以高新技术创新为动力,发展实体经济,振兴制造业,建设拥有更加强大竞争力的产业。“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增强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已经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今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工程科技界承担着尤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两年来,院士们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敬业奉献、奋力拼搏,在工程科技领域发挥领军作用;同时,中国工程院汇集院士们的集体智慧,发挥群体优势,努力推进工程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主席团,向全体院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受主席团委托,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两年工作的回顾
 
本届主席团成立伊始,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在总结回顾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中国工程院2010-2014年度工作纲要》,提出了两个方面、八项重点工作:一方面是加强院士队伍建设,重点做好院士增选、科学道德建设、发挥院士作用、服务院士等四项工作,重中之重是做好院士增选工作;另一方面是加强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深入开展战略咨询,重点做好决策咨询、科技服务、学术引领和人才培养等四项工作,其中,决策咨询是战略咨询的中心工作。同时组织开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建设研究”和“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研究”两个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两年来,我们按照《工作纲要》要求,紧紧依靠全体院士,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扎实推进院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院士领军作用
 
建设好院士队伍,是我院作为国家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学术机构肩负的历史使命。两年来,我们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1.做好院士增选工作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和适度规模的院士队伍,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保持工程院朝气和活力的需要。2011年的院士增选是我院进入新时期的一次重要增选。在客观分析院士队伍结构和状况、充分借鉴历次增选工作经验、吸收《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建设研究报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责任、履行职责,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严肃纪律、端正风气”的要求,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把符合条件的杰出工程科技人才尽可能地吸收到院士队伍中来。
 
为了确保院士增选工作的顺利推进,着重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增选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结合增选工作的实际需要,修订完善了增选文件,从制度上为院士增选工作提供保障。二是进一步提高增选工作透明度。在增选过程中,分层次、分阶段将候选人的基本信息向社会公示,向媒体公开,接受广泛的公众监督。三是在评审投票环节,坚持按照“2/3通过”和“品行端正”的标准,严格执行纪律,努力提高共识度,深入细致地做好增选工作。
 
在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通过院士们的共同努力,提名遴选出485名有效候选人,并经两轮评审和最终投票,选举产生54名新当选院士和6名外籍院士,为院士队伍增添了新生力量。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