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发出载流子迁移率为0.27cm2Vs的液晶性有机半导体
2008-11-0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东京大学和高亮度光科学研究中心(JASRI)成功开发出了载流子迁移率为0.27cm2/Vs,比此前的最高值还要高10倍的液晶性有机半导体。在室温下呈柔软状态的液晶有机半导体,具有容易制作大面积薄膜的加工成形特性,但与结晶性材料相比,也存在着电子传输特性较差的问题。
在进行分子结构设计时,东大的研究小组选用了与叶绿素结构类似的“缩环卟啉铜复合体”有机分子。该分子中,影响电子传输的π电子共轭系的尺寸大于原来的有机半导体,但按液晶分子的一般设计方法未能获得液晶物质。
研究人员从肥皂同时拥有亲水性和疏水性部位的两亲媒性分子排列有序而且容易集结在一起的现象中获得启发,在缩环卟啉铜复合体分子旁边一侧导入亲水性侧链,在另一侧导入疏水性侧链,设计出了具有两亲媒性的分子。具体做法是导入两种侧链后加热至120℃,然后用1小时左右让其冷却至室温状态,使分子自发集结成柱状。这样,就开发出来了室温下具有液晶性的物质。
理研,东大和JASRI的研究小组利用大型放射光设施“SPring-8”的高亮度X线,对该物质进行了结构分析。分析液晶状分子排列结构时发现,亲水性和疏水性侧链分别与其他的亲水性和疏水性侧链集结在一起,以3~4nm的间隔形成了相分离的构造。
与此前的半导体相比,此次开发的有机半导体具有更有效地吸收太阳光的性质,因此尤其可期待应用于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蔚蓝)
相关新闻
- 日本理化研究所开发出液晶性有机半导体 2008-11-05
- 南京大学成义祥教授等 Angew:原位光聚合手性共组装液晶刚性网格发光体应用于CP-EL的EMLs材料 2025-07-15
- 华南理工大学王林格教授团队 Small:以聚合诱导自组装方法制备与调控具有刚性直链成核链段的球状液晶纳米颗粒 2025-07-13
- 中南民族大学秦四勇、黄蓉团队 AFM:具有分层结构的可注射肽液晶水凝胶指导成肌细胞排列 - 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2025-07-09
-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与合作者《Bioact. Mater.》:易于制备的抗氧化和抗菌水凝胶薄膜 → 快速止血和促进感染性糖尿病创面愈合 2025-07-31
- 华南理工大学王林格教授团队 AFM:开发了一类兼具高透明性和高稳定性的无色聚酰亚胺复合薄膜 2025-07-11
- 天津大学叶龙教授 Macromolecules:表征自支撑高分子光电薄膜力学性能的新方法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