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津大学宋东坡教授课题组 Angew:超分子瓶刷自组装构筑纳米到微米跨尺度光学结构
2025-05-15  来源:高分子科技
  嵌段共聚物刷(BBCP)是一类由线形主链与高密度侧链构成的三维刷形分子,因其独特的分子构型和可调性,在光子晶体、纳米图案化、药物载体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拓扑结构通常通过调节主链长度、侧链长度和接枝密度等参数实现。然而,目前BBCP的结构调控高度依赖于繁复的共价化学合成,合成流程长、调控步骤多,严重限制了其应用。由此,亟需一种无需复杂合成即可灵活调控分子构型的策略,以实现高效、精准、成本可控的结构调控。


  针对上述挑战,天津大学宋东坡课题组联合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提出一种基于分子搭积木理念的拓扑调控新策略,成功构筑了超分子嵌段共聚物刷SBBCP)。该策略巧妙地引入主客体识别作用作为侧链接枝机制,在弱极性有机溶剂中实现了聚合物侧链的可逆装配。相比传统共价连接方式,这种非共价调控手段不仅简化了合成流程,还赋予分子结构更高的响应性与可编程性,为构建具有精细拓扑结构的高性能功能材料提供了通用平台。



1. 超分子嵌段共聚物刷自组装制备多孔光子微球示意图


  如图1a所示,所构建的线形主链含有二茂铁基团(客体),可与聚苯乙烯-β-环糊精(PS-β-CD,主体)通过主客体识别作用形成稳定非共价连接。通过调节主客体比例,可在不改变化学组成的前提下,精准构筑具有不对称、对称或反向不对称拓扑结构的SBBCP,实现对分子刷构象的可编程调控。该超分子体系在弱极性溶剂中表现出优异的热力学稳定性,主客体结合点在界面吸附过程中依然保持稳定,使其能够在水包油包水(W/O/W)复杂乳液体系中实现高度可控的自组装行为。具体而言,SBBCP首先吸附于油水界面,降低界面张力并诱导自发乳化过程,生成稳定的W/O乳液滴。随后,在溶剂逐步挥发的过程中,微滴之间在熵驱动下自发排列并形成短程有序结构,最终获得高度均一的多孔光子微球。



2. 超分子嵌段共聚物刷乳液自组装结构表征


  研究团队通过调节主客体比例,借助有序自发乳化(OSE)机制,成功实现了自组装微球孔径在前所未有的 67?nm 1.92?μm 范围内的连续可调(图2j),远超传统共价嵌段共聚物刷通常受限的 100-400?nm 周期尺度(图3)。这一结构调控能力的突破显著扩展了材料的光子带隙范围,使其从可见光区域进一步拓展至理论上的中波红外(MWIR)波段,在光学传感、红外成像、智能光控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展望未来,该策略有望进一步拓展至多种功能性侧链与响应型基团的引入,构建具有可逆调控能力的超分子光子材料,为可穿戴设备、智能光控系统及仿生结构色材料提供通用而高效的构筑平台。



3. 共价体系与超分子嵌段共聚物刷体系对比


  博士研究生刘德志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宋东坡教授为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52273214 & 6190512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24YFF1206200)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资助。


  论文信息: Bridging Nano to Micro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of Supramolecular Bottlebrushes for Extensively Tunable Structures and Photonics

  Dezhi Liu,Zhenli Zhang, Yu-Xia Zhang, Yue-Sheng Li, Dong-Po Song*

  Angew. Chem. Int. Ed.2025, e202503633.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03633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