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刘赫扬[1],曹堃[1],姚臻[1],李伯耿[1], 胡国华[2, 3]1 . 国家重点化学工程联合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实验室,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杭州 310027,中国;2. Laborator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s, CNRS-ENSIC-INPL, 54001 Nancy Cedex, France;3. 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 France
摘要: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的酰亚胺化反应是制备苯乙烯-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SMI)一条有效的工艺路线。但是由于SMA的酰亚胺化反应容易受到酰亚胺化反应剂(各种胺类)以及SMA大分子链本身的位阻效应影响,很难将SMA完全转化为SMI,因此其酰亚胺化产物有可能存在马来酸酐(MAn)、马来酰胺酸(NPMA)和马来酰亚胺(NPMI)三种基团。本文通过差热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不同组成的SMA酰亚胺化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揭示上述三种基团对Tg的不同贡献。研究表明,SMA及其完全酰胺化产物和完全酰亚胺化产物的Tg遵从SMA<SNPMI<SNPMA的规律。组成不同的SMA酰亚胺化产物的Tg符合Fox方程。可以通过调整SMA酰亚胺化转化率以控制其酰亚胺化产物组成,从而达到调控SMA酰亚胺化产物Tg的目的。
论文来源:2005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PDF论文在线观看 |
|